Baidu
map

Nature:研究揭示迈向通用癌症疫苗关键一步

2016-06-13 Ugur Sahin 中国科学报

一种纳米粒子核糖核酸(RNA)疫苗,可利用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从而用于抵抗癌症。一项新研究显示,该疫苗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可诱发抗癌免疫反应,也在3位罹患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中诱发了抗癌免疫反应,这可能代表了迈向癌症免疫治疗的通用疫苗的关键一步。德国美茵茨大学Ugur Sahin团队针对小鼠中称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使用了一种静脉注射的、由RNA-脂质复合物组成的疫苗。RNA

一种纳米粒子核糖核酸(RNA)疫苗,可利用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从而用于抵抗癌症。一项新研究显示,该疫苗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可诱发抗癌免疫反应,也在3位罹患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中诱发了抗癌免疫反应,这可能代表了迈向癌症免疫治疗的通用疫苗的关键一步。

德国美茵茨大学Ugur Sahin团队针对小鼠中称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使用了一种静脉注射的、由RNA-脂质复合物组成的疫苗。RNA-脂质复合物把RNA用脂类(脂肪酸)膜包裹起来,像一个细胞膜一样。研究人员发现,调整纳米微粒的电荷,让它们携带轻微的负电荷足以使其针对树突状细胞。这种脂质复合物可保护RNA不被身体降解,同时可介导RNA被树突状细胞以及脾脏、淋巴结和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吸收,在这些位置中,RNA会被翻译成癌症特异性的抗原。

这项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显示,该疫苗可在多个小鼠肿瘤模型中诱发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该疫苗第一期人体临床试验剂量递增试验初步结果显示,3个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低剂量的疫苗后,表现出了强有力的α型干扰素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研究总结称,因为几乎所有基于蛋白的抗原都可以通过RNA进行编码,该纳米疫苗或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通用疫苗。

原始出处

Lena M. Kranz, Mustafa Diken, Heinrich Haas.et.al.Systemic RNA delivery to dendritic cells exploits antiviral defenc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nature.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1113, encodeId=6e551881113f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Fri Nov 18 13:27:00 CST 2016, time=2016-1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11-18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研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策略

以“寨卡病毒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策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应建立健全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机制,开展寨卡病毒传播、致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研究,为有效防控寨卡病毒流行扩散做好应对策略准备。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寨卡病毒比任何其他病毒对我国的影响更大,如果白纹伊蚊等在我国常见的蚊虫可以传播寨卡病毒,将对我国的二胎生育政策

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

Nature:CD4细胞帮助病毒中和抗体进入神经组织

血液中循环流动的抗体能够进入大部分组织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组织与器官,比如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则会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血-神经屏障阻止抗体的进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体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些组织器官内部发挥免疫效应。为了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Akiko Iwasaki课题组利用生殖期孢疹病毒(HSV)感染模型进行了试验,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杂

PNAS:揭示HTLV-1病毒在人体内建立持续性潜伏感染机制

2016年6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熊本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 HTLV-1)在人体内建立持续性潜伏感染机制。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可能有助于预防难治的白血病---在该疾病中,白血病细胞对治疗的反应并不良好。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

Sci Rep:RNA干扰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具有抗病毒功能

对于包括线虫和植物在内的许多有机体来说,RNA干扰(RNAi)是对抗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系统,但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是否也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仍不清楚。最近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RNA干扰是一种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系统,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之前有研究发现在植物、线虫以及昆虫体内RNAi作

STM:“以毒攻瘤”!“基因改造病毒”对抗脑瘤效果显著

恶性胶质瘤,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脑癌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恶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