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医学误区,颠覆你的想象!
2016-05-27 sunshine&KL MedSci原创
五个颠覆你的医学误区,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些年来,人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关于医学问题的约定俗成的回答,而且这些看法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人们已习惯将其看作是事实。在这里,我们将颠覆五个屡次重复的神话。随着互联网提供的无止尽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搜索来寻找答案。这或许意味着科学和医学信息的结束,但是大量信息的呈现令人如此困惑以至于人们主要依靠“常识”来解释。大多数人没有时间来仔细检查那些不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事
导语:思想禁锢的恐怖在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被束缚;同理,根深蒂固的看法是束缚人类思想的重要阻碍。
随着互联网提供的无止尽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搜索来寻找答案。这也许意味着科学和医学信息的结束,但是大量涌炸的信息,令人更加困惑,以至于人们主要依靠“常识”来解释问题。
就算是专业人士,你是否也经常会脱口而出一些看似正确的医学常识呢?今天,我们要颠覆5个经常被重复的医学神话。
大多数人都懒得花时间来理解那些不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事实。
这里,我们将简要陈述五个大多数人从儿童时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的医学“事实”。
1)叫醒梦游的人是危险的?
梦游症发生在睡眠最深的时候,通常持续几小时。对于梦游者和目击梦游的人来说都是困扰。
据估计1-15%的人患有梦游症,尤其是儿童。
通常认为梦游时可能会突发心脏病,导致患者昏迷。然而相反的是,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真相是:不叫醒梦游者才是危险的。
不叫醒他们可能会导致他们从楼梯上摔下来,撞上玻璃,或进入车内并开车。就是说,梦游者偶尔可能威胁醒着的人的安全——已知梦游者可采取暴力行为。
可能的话,简单引导梦游者回到床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无法引导时便可根据国家睡眠基金会的建议唤醒他们:
“用大声的、响亮的声音(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来叫醒梦游者。这可能会惊吓到梦游者,但是这比近距离摇醒梦游者要安全,因为叫醒他们可能会导致梦游者感觉受到攻击,从而会做出反击伤害到你。”
2)游泳前吃东西会发生抽筋和溺水
“吃饱了永远不要立刻去游泳,至少要等1小时,否则可能会发生抽筋和溺水。”这个看法几乎已成公认的事实。
这个看法的基础是,进食后血液会流向胃部以助消化,从而导致游泳时流向肌肉的血液减少,从而引起搏动性痉挛。
在寻求这项看法是否真实时,胃肠病学家Roshini Rajapaksa博士,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说道,游泳时如果异常吃力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痉挛。
然而,对于标准的游泳运动员来说,则不必担心抽筋和溺水,因为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据美国红十字会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一项报告及该领域的一些专家,表示:“吃东西和溺死或溺水事件的发生之间并无关联。”
注意事项:游泳前摄入酒精或可增加溺水的可能性。
3)蓝血?
(没找到高清图,献上了小编的爪背)
看下手腕上的细小的静脉血管,你可能也会认为血液是蓝色的。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脱氧的血液是蓝色的,而一旦肺部提供了氧气,则变成红色的。
然而,当我们切开血管时血液总是红色的。这被解释成为因为血液接触空气时被氧化了。
尽管血液是接触了空气,但是上面的说法都是假的。血液永远也不会变成蓝色。血液缺氧时是暗红色,结合氧后则变成樱桃红。
那为什么静脉看起来是蓝色的?答案是相当复杂的,至少涉及四个因素:
n皮肤散射和吸收光的方式很复杂。因为皮肤是由具有各种光学特性的多种化合物组成,光线穿过它或散射的方式很难预测。
n血液的氧合状态会影响光吸收的方式。脱氧时其吸收系数会发生改变。
n血管的深度和直径也会产生影响。例如,靠近皮肤表面的小血管呈红色,而同一深度的大血管则看起来更像蓝色。
n人类感知颜色的方式
所以,为什么静脉看起来是蓝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答案却是非常复杂的。
另一个关于血液的误解是,血红蛋白中的铁使得血液呈红色。事实上,是血红蛋白与其他分子(如卟啉)相互作用导致的。
4)你能尝出多少种味道?
大部分人熟悉经典的“舌图”——感受甜、酸、苦、咸的部位。大部分人学习时都会学习这个理论,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是事实的一个看法。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品尝出不同的口味。
那么舌图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篇德文论文的翻译错误。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舌图流传下来。
的确,舌的某些部位对某些口味更敏感,但是各部位这种敏感的差异很小,且个体之间各不相同,并没有像舌图那样那么明确。
此外,也有很多人被教导仅有四种主要的口味:苦、酸、咸、甜。事实上,有1/5的(鲜味)可口的、肉香的口味与味精(MSG)有关。
5)孩子糖吃多了会多动?
如果孩子参加一个生日聚会,并消摄入大量的含糖饮料和零食,儿童可能会因为能量摄入过多而躁动。
然而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糖能提高儿童的能量水平。至少已有12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该看法是错误的。没有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摄入大量糖后会发生行为改变。
即使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或是对糖“敏感”的儿童中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由此看来,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承担部分责任;此外,孩子们参加聚会本身就会很容易激动。
一项包含16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总结道: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糖并不影响儿童的行为或认知能力。父母的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预期和共同关联的结果。”
这五个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得认识到,很多理所当然的“事实”也许并不真的是事实。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以前多误人
120
不错,长知识了,继续普及
91
不错,长知识了
130
#误区#
53
有点意思
120
很好很强大
134
啊不错
98
啊不错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