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部黄胜坚:病人是用他们的生命在教我
2015-11-13 张文静 中国科学报
“迎接一个新的生命,需要一双手的协助;最后的善终,却需要许多双手的帮忙。”11月6日,在北大医学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台湾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黄胜坚正在讲述他从事“临终照护”与“悲伤辅导”的经历。 在中国台湾地区,黄胜坚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目睹过许多病人的离世。 黄胜坚还记得,十几年前自己第一次面对病人去世的情景。当时,他拼了命地以心肺复苏术、电击抢救等手段来抢救病人
“迎接一个新的生命,需要一双手的协助;最后的善终,却需要许多双手的帮忙。”11月6日,在北大医学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台湾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黄胜坚正在讲述他从事“临终照护”与“悲伤辅导”的经历。
在中国台湾地区,黄胜坚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目睹过许多病人的离世。
黄胜坚还记得,十几年前自己第一次面对病人去世的情景。当时,他拼了命地以心肺复苏术、电击抢救等手段来抢救病人,直到被病人妹妹叫停:“医师放手了吧,我不要姐姐再受煎熬了。”黄胜坚说,这是他行医生涯遇到的第一次震撼教育。“以前老师只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救人,却没有教过,当病人救不回来时,要怎么办?病人往生前,都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吗?”黄胜坚在心中默默地思考着。
另一次让他感到震动的经历,则是陪伴病人死亡。“一开始我根本不敢去陪,心理忐忑不安,不知道要对家属说什么。”有一次,他与一位父亲陪在临终儿子的病床旁,黄胜坚很清楚,这时只要轻轻动个手,调高强心剂的剂量,就能让心脏再多跳一段时间,但这位父亲拒绝了。待儿子去世后,这位父亲感激地对黄胜坚说:“医生,谢谢你高抬贵手,让我儿子安详地走。”
“其实我是拼命忍住不动手,他却这样感谢我,让我猛然发觉,原来家属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黄胜坚感叹说,“病人是用他们的生命在教我。”
黄胜坚认为,上世纪60年代以后,科技迅速发展,让医生自认无所不能,逐渐变成了在治疗“病”而不是照顾“病人”,更失去了对病人与家属的同理心。许多临终病人在徒劳无功的抢救下,承受着各种医疗器材、针剂和点滴的折磨,导致身体肿胀变形、面容凄惨。“这样的最后一面,才是让家属挥之不去的梦魇!”
此后,黄胜坚取得了“安宁缓和医疗”专科医师证照,在重症末期病患照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写作了《生死迷藏》等叙事医学著作,并致力于“临终照护”与“悲伤辅导”从医理念的传播。
在台湾大学医学院金山分院担任院长期间,黄胜坚带领医护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对临终病人进行照护,并形成了一套从决策期、稳定期、濒死照护期到哀伤辅导期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医院的加护病房是救命的地方,而不应该是制造痛苦的最大生产线。高质量的末期照护也不是用钱堆起来的。只靠高端科技而失去了人性关怀,是不会产生高质量照护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希望医护人员能走出白色巨塔,真正为临终病患开展‘全人’的照护。”黄胜坚说。
在黄胜坚看来,医生的责任绝对不是只有治病与救命。“以今天医疗的技术水准,医疗工作人员所面对的不再是如何让病人得到最佳的医护以延续生命,而是学习如何能让病人降低痛苦,少受折磨,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不错,国内有没有相关专业
87
感谢分享一下!
91
#北大医学部#
74
其实能治愈的不多但还是忍不住拼一拼
163
继续努力
124
继续努力
142
继续努力
112
继续努力
113
继续努力
72
继续努力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