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Stroke:出血性中风后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2017-03-05 MedSci MedSci原创

颅内出血导致的残疾及死亡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颅内出血后的不良结果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继发性损伤归因于血红蛋白及来自裂解红细胞的氧化产物血红素。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由于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引起继发损伤的潜在细胞死亡机制,以拓宽此后的治疗选择。研究者们研究了暴露于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的体外培养神经元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使用涉及所有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的化学

颅内出血导致的残疾及死亡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颅内出血后的不良结果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继发性损伤归因于血红蛋白及来自裂解红细胞的氧化产物血红素。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由于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引起继发损伤的潜在细胞死亡机制,以拓宽此后的治疗选择。

研究者们研究了暴露于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的体外培养神经元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使用涉及所有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的化学抑制剂。使用分子标记和电子显微镜确认鉴定的细胞死亡机制。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和坏死的化学抑制剂保护血红蛋白和血红素诱导的毒性。相比之下,半胱氨酸蛋白酶依赖性凋亡,蛋白质或mRNA合成,自噬,线粒体自噬或parthanatos的抑制剂没有影响。因此,在体外和体内脑内出血后,铁死亡和坏死的分子标记增加。电子显微镜显示血红素诱导坏死的表型。铁死亡及坏死抑制剂可以缓解死亡> 80%,并且在体外也具有类似的治疗窗。

此项研究表明:实验性颅内出血具有铁死亡和坏死细胞死亡的特征,但不具有半胱氨酸酶依赖性凋亡或自噬。由裂解血细胞诱导的铁死亡或坏死信号传导足以导致神经元坏死的死亡阈值,并且抑制这些通路中的任一个元素均可以使细胞低于该阈值而存活。

原始出处:
Zille M, Karuppagounder SS, et al. Neuronal Death After Hemorrhagic Stroke In Vitro and In Vivo Shares Features of Ferroptosis and Necroptosis. Stroke. 2017 Mar 1. pii: STROKEAHA.116.015609.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560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8622, encodeId=10781e8622b5, content=看起来很复杂,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8ce1618316, createdName=stupidox, createdTime=Sun Mar 05 15:45:22 CST 2017, time=2017-03-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3-05 stupidox

    看起来很复杂

    0

相关资讯

我看过理想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图文解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N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病死率高,为新生儿死亡和幸存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能落后的主要原因,常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对该病的诊治是新生儿科的常规工作。NICH主要发病因素为产伤及缺氧,前者正逐渐减少,后者有增加趋势,其中在<32孕周、出生体重<1500g的未成熟儿高达

Neurology:卒中和房颤患者早期服用DOAC药物是安全的

背景:近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心房颤动患者,研究者评估直接起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doacs)二级预防时间,颅内出血(ICH)率和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因AIS或TIA(指数事件)入住我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这些患者应用DOAC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s)进行二级预防,对其随访至少3个月。经初步分析,研究者比较患者早期(≤7天,DOACearly)和晚期(> 7天,D

Stroke:CT平扫低密度影可预测颅内出血患者不良预后

由此可见,CT 平扫低密度影可以独立预测颅内出血患者不良临床预后,是一个有用的和可以广泛推广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颅内出血患者临床演变的预测能力。

JAMA Neurol: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脑微出血负担越高,则脑出血的风险越高

重要性,脑微出血(CMBS)已被确立为脑出血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在静脉溶栓治疗(IV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中,CMB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风险的潜在相关性的研究数据是相互矛盾。目的:探讨CMB(IVT 前MRI显示>10 CMBS)与IVT的 AIS患者继发性颅内出血的风险的相关性。数据源:搜索MEDLINE和Scopus数据库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没有语言或其他限制。文献

盘点:2016颅内出血进展一览

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缩写:ICH )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1】J Am Heart Assoc:急性心梗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预测因子为了解决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关于颅内出血(I

PLoS One: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治疗,易颅内出血

背景:脑白质疏松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脑白质疏松症及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仍有争议。方法: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比较有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ISI数据库中2015年12月前相关报道。脑白质疏松症及颅内出血有明确定义的原创文章符合条件,对其进行选择和分析。应用漏斗图、E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