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兆云:让民族药走向世界
平台
编研专著
①朱兆云进行实验研究。
②朱兆云团队合影。
③朱兆云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④朱兆云获201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
■本报记者 彭科峰
民族药是一种独特的卫生资源,主要产生和应用于较偏远的地区。在人类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为推动民族药走下高原、走出深山、走上现代医疗健康舞台,许多有志之士为此付出了无数艰辛和汗水。生长在民族地区,现任云南白药集团研发总监、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的朱兆云,就是当中的一位。
困境突围,建发展平台
1999年,困境中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面临科研院所转制,连生存都将成问题。而时年45岁、任云南省医药工业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的朱兆云,事业如日中天。自1982年大学毕业,她一直奋战在最前线,在大理州制药厂做技术员,组织完成大理州中药资源普查,赴省药材公司建质检科,受命改变省医药产品检测站现状……一纸调令,将朱兆云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时议论声四起,吃惊、质疑、担忧……忆及当时的情形,她只是说,“想得很简单”,服从安排、热爱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于是“组织找我谈,我就答应了”。一周后,朱兆云顶着各种压力,正式就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
到任后,她迅速组织新的领导班子,剖析现状并确定未来发展的两条主线,即科研线“新平台、新项目、新人、新成果”和产业转化线“新产品、新厂房、新人、新网络”,为接下来“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的实施定下基调。在艰难的环境中,她以前瞻性的眼光,带领团队,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举全所之力完成事关药物所生死存亡的GMP和GLP建设。GMP于2004年通过认证;GLP于2005年通过认证,填补了云南新药研究安全性评价规范的空白。
如今,药物所已建成包括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室在内的11个研究室,形成了系统、特色鲜明的新药研发链;其中中药材品质评价三级实验室、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制剂中试生产中心和安全性评价中心通过国家认证。药物所被认定为西南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还有人才团队建设。回想当初,药物所在职在岗科技人员中仅朱兆云一人为正高职称。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药物所整体进入云南白药集团,成为集团创新研发主体。在集团的重视关心下,努力创造出流动、开放、竞争的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现在,药物所兵强马壮:博士28人、硕士109人,海外引进人才、国务院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省技术创新人才等近10人。
资源调研,探创新之源
受家学熏陶,朱兆云少年时期便立志成为一名有所成就的医药工作者。与坐而论道相比,她也许更喜爱广阔天地——30岁即带头完成大理州中药资源普查,主编《大理中药资源志》,成为全国典型。对资源探索的执着,使她在任职药物所之初,就提出实施低纬高原地区民族药、天然药物资源调研的系统工程,显露出对国家产业布局的高度敏感,以及对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眼光。
关于云药产业发展,朱兆云认为“应该以民族药物为特色”“包括中药和天然药物”,面对异议,她的坚持“是有数据支撑的”。云南属我国独特的低纬高原地区,其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全国之最。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总数的51%,省内25个少数民族各有独特的用药经验,具有发展民族药产业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云南医药产业大概75%以上由民族药、中药组成”。
然而,她心里清楚,问题仍然存在。生境退化导致资源减少;基础研究薄弱、药材基原混乱;民族民间延续上千年的用药经验,正面临遗忘和失传的危险,处境堪忧……早已把自己定位在民族药科技工作第一线的朱兆云,以及有着“青蒿素”和“灯盏花”光荣历史的药物所,能做什么?在她的坚持下,药物所在艰难起步的同时,一肩挑起云药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作——摸清家底,正本清源。
在低纬高原地区开展资源调研,其复杂性和难度,一般人难以想象。朱兆云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以及一以贯之的执着和务实,为团队注入一剂强心针。面对复杂多样的气候,她根据多年实地调研经验,精心设计、与团队成员共同研究、数十次修正,最终设计出覆盖完整气候带的调查路线;要兼顾民族用药经验,她反复斟酌,制定出“民族民间应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的基原+生态适应性”的融合研究方案——药物所团队不但要展开调研,还要全面、系统、深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但调研中的付出和坚持,语言能表达的,不及十之一二。且看朱兆云团队的成绩:采集标本11082种80378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准确鉴定354科1534属4012种天然药物;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新药用植物资源451种;翻译民族语言文字药名5567个,收集附方5816首,确证药物基原1679种;首次系统筛选研究99种特色药物;编研业内有重大影响专著3部15卷共755万字;建成3个共享信息数据库。
低纬高原地区资源调研所取得的成果,以其公益性和基础性,为该地区民族药、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全面基础的研究支持。
新药创制,丰腾飞之翼
随着低纬高原地区资源调研系统工程的展开,药物所的科研已经起步。以调研所获民族用药经验为线索的药物筛选方法和评价体系建立并运转起来,药物所发展的另一条腿,产业转化,也随即迈开步子。
朱兆云一头扎进研究中,对比成百上千个处方,反复推敲琢磨;伏案翻阅资料,对照标本,进行药材基原鉴定;和助手骑着自行车,用麻袋搬回试验用药材;组织团队有序开展系统规范的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在云南彝族民间用药经验基础上创制的金品R系列彝族药诞生,收获5个新药生产注册批件,6个已实施的国家发明专利。
彝族药金品R系列由痛舒胶囊(片)、肿痛气雾剂、肿痛搽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5个新药组成,对乳腺小叶增生、痛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疑难病及常见病疗效显著。基于民族民间使用方法,从处方上将口服与外用分开,使口服更安全,外用更有效。金品R系列彝族药迅速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近五年累计直接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1.6亿元。其中,痛舒胶囊(片)、肿痛气雾剂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寒来暑往十六载,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历经阵痛、新生和成长,朱兆云带领员工新建了一个药物所。沿着科研和产业转化两条主线展开的“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齐头并进,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朱兆云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个人“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并荣获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
当荣誉纷至沓来,她表现出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谦逊和朴实:荣誉是团队的,自己仅是代表;荣誉代表过去,我们非常珍惜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将其看作不断前进的动力。
不停步,启世界之旅
普通人看来,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以及“民族药”,与国际化的距离似乎有点远。而事实是,当金品R系列药物历经多年临床验证,显示出优良的安全性和显著疗效,朱兆云即组织团队,紧密围绕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国家战略,结合对国际和美国市场的缜密分析,确立了国际注册的目标。
选最合适的处方、组最精悍的团队、定最合理的方案、做最切实的计划,以最严谨的态度,开展各项国际接轨的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前期的严密准备,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与FDA的Pre-IND(临床研究申请)会议,明确了IND注册资料需要包含的内容,预计将于2016年报出IND注册资料;获得FDA批准后,将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争取最终实现在美国的药品注册。
三十余年一线奔忙,矢志探索民族药创新发展路径,朱兆云从未停步,为着她从来的心愿——使民族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