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Blood/Leukemia:白血病诊疗研究获进展
2013-10-25 佚名 北京大学
<!--ewebeditor:page title=""--> <p>2013年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tyle: italic;">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span>(<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www.sandwebs.com/sci/">影响因子</a>18.038),国际血液学顶级期刊<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tyle: italic;">Blood</span>(<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www.sandwebs.com/sci/">影响因子</a>9.06)、 <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tyle: italic;">Leukemia</span>(<a class="cha
2013年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18.038),国际血液学顶级期刊Blood(影响因子9.06)、 Leukemia(影响因子10.164)连续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课题组完成的三篇学术论文,报道了该课题组在恶性血液病诊疗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是一种起病凶险的恶性血液病,单纯依赖化疗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较差。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组织全国七家血液病中心开展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和静脉砷剂(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组患者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达到99.1%和96.6%,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临床试验证实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成果有希望促成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从住院治疗到门诊治疗的重大革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
伴有t(8;21)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恶性血液病, 国际权威指南(NCCN等)认为该类型疾病属于预后良好类型,首选大剂量化疗而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黄晓军课题组发现如果仅依赖大剂量化疗其复发率达45%-50%,因此需要早期识别高危复发患者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课题组利用实时定量PCR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据此建立了新的分层治疗体系:对于低危病人选择大剂量化疗,而对于高危病人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其复发率从45%-50%下降到15%,而5年生存率由50%-65%提高到82.7%,达到了目前国际最好的疗效。 AMLSG(国际急性髓性白血病协作组)主席、Annals of Hematology主编Arnold Ganser教授等国际一线专家对该研究成果寄予厚望,表示将根据此项研究结果积极推进相应国际指南的修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其治疗选择一直是恶性血液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黄晓军课题组2012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加速期高危慢粒患者较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并发表于Blood。 而国际上慢粒慢性期的治疗选择一直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高的临床研究。黄晓军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临床试验证实新诊断慢粒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较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生存优势,此项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慢粒诊疗体系,推动了慢粒治疗最优策略选择。
黄晓军课题组继2012年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后,在本年度急性白血病化疗研究领域也开始引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973”基金,教育部***奖励计划,“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阶梯计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出处:
Zhu HH, Wu DP, Jin J, Li JY, Ma J, Wang JX, Jiang H, Chen SJ, Huang XJ.Oral Tetra-Arsenic Tetra-Sulfide Formula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Trioxid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Oncol. 2013 Oct 14.
Zhu HH, Zhang XH, Qin YZ, Liu DH, Jiang H, Chen H, Jiang Q, Xu LP, Lu J, Han W, Bao L, Wang Y, Chen YH, Wang JZ, Wang FR, Lai YY, Chai JY, Wang LR, Liu YR, Liu KY, Jiang B, Huang XJ.MRD-directed risk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may improve outcomes of t(8;21) AML in 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results from the AML05 multicenter trial.Blood. 2013 May 16;121(20):4056-62. doi: 10.1182/blood-2012-11-468348.
Zhu HH, Jiang H, Jiang B, Lu J, Jiang Q, Bao L, Zhang XH, Qin YZ, Huang XJ.Cytarabine, aclarubicin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gimen represent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alvage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fractory to first course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Leuk Lymphoma. 2013 Nov;54(11):2452-7. doi: 10.3109/10428194.2013.77667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研究获进展#
62
#JCO#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