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于2023年7月13-16日在沈阳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守成创新,千帆竞发”。本次大会不仅传承经典学术内容,还全方位体现皮肤科学规范诊治、前沿进展和未来趋势,汇集众多世界一流皮肤科专家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临床科研成果和治疗技术。银屑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皮肤科的老大难之一,随着生物制剂的迅猛发展,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生物制剂获批上市,满足了许多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在生物制剂的治疗过程中,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治疗失败。梅斯医学特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孙青教授给我们解读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 (2021) 中的重点内容。
Q1
在本次CSD大会中,您解读了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 (2021) ,在您看来,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地位如何?相较于传统治疗,它的优势在哪里?
孙青教授:
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生物制剂时代。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生物制剂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其起效速度快且皮损清除率较高,指南中以PASI 100、PASI 90或PGA 0/1作为达到满意疗效的治疗目标(达标),生物制剂使PASI 100做为银屑病的达标治疗成为可能,这是传统治疗药物很难达到的治疗目标。
第二,生物制剂有一定的用药间隔,即无须每天给药。如维持治疗阶段可每4周/8周/12周注射一次,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另外,从长期控制病情角度考虑,生物制剂治疗在延缓疾病复发方面具有优势。
第三,从安全性来讲,特别是自2009年(国内2019年)开始,白介素类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至今,安全性良好,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肯定,但是也不能忽略用药前的筛查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
Q2
在使用生物制剂后,会出现治疗失败、疗效衰减的情况,您能简单分析一下原因,并分享一下应该如何应对吗?
孙青教授:
疗失败分为原发性治疗失败和继发性治疗失败。前者定义为按推荐剂量、疗程首次应用该生物制剂在疗效评估点内未达到临床应答标准(PASI 50);后者定义为用于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在治疗初期显示良好疗效,随后治疗过程中出现疗效衰减,无法维持治疗目标,医生和患者认为疗效不充分。
我们今天主要谈谈继发性治疗失败,其原因包括以下三种:
(1)开始给患者的剂量不足。以司库奇尤单抗为例,60公斤及以上体重的患者使用剂量为300mg/次,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或其他因素减少用药剂量,可导致继发性治疗失败;
(2)大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免疫源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产生抗药抗体,其中的中和性抗体使生物制剂的疗效衰减;
(3)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等,也将导致疗效衰减。
对策:
(1)针对给药剂量不足:增加剂量,使用推荐剂量或缩短用药间隔;
(2)针对抗药抗体产生,可联合传统药物,如甲氨蝶呤(该药一方面可增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抗药抗体的产生);
(3)针对患者敏感性降低,可转换为其他的生物制剂。另外,从生物制剂转换至传统的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也有效。
总之,继发性治疗失败的原因不同,应对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Q3
在2021版指南中,涵盖了大部分国内已上市的生物制剂,在您看来这些生物制剂是否已经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没有满足的话,您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孙青教授:
在药物进展方面:目前国内可及的生物制剂已达到7种,我认为生物制剂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求,但由于不同个体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患者对生物制剂的应答率有所不同。
未满足需求方面:
第一,随着生物制剂应用时间的增加,部分患者出现了免疫表型转换现象,临床也称为矛盾性反应。以IL-17A单抗为例,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出现了湿疹样/AD样皮肤改变,或使原有的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加重现象,或出现了荨麻疹。
第二,部分患者因身体特殊情况,不符合应用生物制剂的条件,且在传统治疗方法也无法满足疗效的情况下,某些小分子药物可满足这些患者的治疗需求。如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其通过cAMP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安全性优于生物制剂,用药前一般不需要筛查,用药期间不需要定期检测,但起效速度和皮损清除率方面不如生物制剂。今年即将用于临床的另一个小分子靶向药TYK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在起效速度、皮损改善及长期疗效方面优于阿普米司特,但该药是通过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故用药前需要筛查,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小分子靶向药一般不会出现免疫表型转换现象,而且可以治疗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由于其没有免疫原性,因此不易出现因产生抗药抗体而导致的疗效衰减现象。另外,小分子靶向药通过口服给药,方便储存携带,而且为恐惧注射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生物制剂能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需要,小分子靶向药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及应用前景,临床可针对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孙青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银屑病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免疫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
亚洲银屑病委员会理事
近年来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以通讯作者在JID、BJD等期刊发表SCI论著30余篇,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60余名
编辑:一颗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