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一雷:高尔基跨膜蛋白2(GP73)早期诊肝癌
2012-03-03 MedSci MedSci原创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发病初期往往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而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仅3—6个月。早期发现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战胜凶险的肝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医学论坛网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探讨早期诊断肝癌的话题。 在肝癌的诊断中常常发现,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发病初期往往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而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仅3—6个月。早期发现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战胜凶险的肝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医学论坛网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探讨早期诊断肝癌的话题。
在肝癌的诊断中常常发现,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肝癌早期诊断的途径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病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高危人群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会主动就诊,我们无法掌握主动性,让其来到医院。我们建议高危人群要主动来医院首诊,这样才有早期诊断的机会。而对于就诊的高危人群,有的时候又很难分辨其中哪些人正经历向肝癌进展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何种诊断手段呢?典型的诊断肝癌的方式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像学,包括CT、核磁共振、B超、DSA等。第二是血清学,传统的血清学测试叫甲胎蛋白(AFP),是70年代被前苏联科学家发现的,但大规模的用于临床则是在中国。汤钊猷院士领导的小组在70年代中期做了关于AFP的普查,当时没有CT,仅仅依靠超声和AFP早期发现肝癌,结果使得肝癌的治愈率或者5年存活率提高了很多,这项研究也使得中国在世界肝癌诊治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近30年来,AF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川肝癌的早期诊断,但同时也发现它的敏感性差强人意,在50%~60%左右,甚至有国外报道其敏感性甚至低于25%。近年来随着随着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寻找新的肝癌标记物成为可能,也涌现很多新的肝癌血清标记物。
在2007年,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希望的标记物即高尔基跨膜蛋白2(GP73),我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GP73对肝癌的敏感性远远超过AFP,可达到74%左右。手术切除后,GP73显著下降,随访中当肝癌复发时,GP73会再次上升,因此我们认为GP73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可能有更大的优势。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膜蛋白#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