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委员代表建言洞悉未来医疗方向
2018-03-13 石 岩 环球医学
为方便医生读者们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了解未来医改方向,现特将“两会”期间委员代表们的提案和建言归纳总结。
3月以来,气候回春,京城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继3月3日、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以来,不仅街头巷尾的普通民众大谈特谈民生热点,很多医护人员也时时关注着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就医疗改革方面的建言,尤其是与医务工作者切身相关的提案,要知道这些提案指不定哪天就成为现实了!
为方便医生读者们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了解未来医改方向,现特将“两会”期间委员代表们的提案和建言归纳总结。
一、关于医务工作者
来自医疗系统的代表委员们,最热衷的议题莫过于与医护人员切身相关的问题。医生为医疗系统最宝贵的资源,只有保证医护人才储备,维护医护人员权益,才能使医疗行业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
1、保障医护人员权益很有必要
“如果连医护人员的基本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那么以后还有谁会选择学医?”这句灵魂拷问来自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身为医院管理者,蔡院长每每看到伤医事件发生,都痛心不止。他表示,尽管近年来检察机关已经加大对暴力伤医等涉医犯罪的打击力度,但为了更好地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医闹、施暴者自食恶果,除了国家层面继续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自身也要做好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工作。
与蔡院长英雄所见略同的是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副主任医师班宇侠。他指出,目前医生的工作任务繁重,医患关系也比较紧张,而医护人员是医改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足够的法律法规作为坚实后盾。
而侧重于关注医护薪酬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针对人事部门不分专业、学制、学习成本和职业性质的统一工资规定,他建议分类制定指导薪水最低标准,而医学类毕业生的标准要显着高于大多数专业,并且保证学生在规培期间享受不低于其他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助学补贴。真正构建尊医重医风气,才能使更多学生对医护行业心生向往。
2、医患间的冰山怎样才能融化?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医护人员会因为“欲加之罪”遭受暴力伤害或侮辱性语言,这令很多医护人员心灰意冷,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以及医护人员子女不选择从医道路。长此以往,医护人员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对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那么,怎样才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呢?
经验派之政协委员杜丽群:
杜丽群曾被誉为“抗艾界”的南丁格尔,身在临床一线的她对医闹很有感触。她说,医闹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医疗机构应当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这是杜绝医闹的根本。有些医闹是因为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所以建立医患双方共同信任的第三方调解机构,让患者及其家属有公平诉求的渠道,也是减少医闹的有效措施。此外,她还强调对待医闹应堵疏结合,预防和惩治并举,打好这套“组合拳”,让医闹无所遁形。
实践派之政协委员朱同玉:
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副院长,朱同玉看好医疗意外险在化解医患矛盾中的潜力。他解释说,通过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将赔偿风险转向第三方。一方面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当医疗机构没有责任时,也能为患方提供一些赔付,这将有效缓解医患双方因医疗纠纷引发的矛盾。对于应该由哪一方购买保险,朱同玉建议,应由政府引导,患者可自行购买,也可由医患双方共同购买。
温暖派之人大代表陈静瑜: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顶级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在“两会”期间赶上生日,除了同僚的祝福,最令陈静瑜感恩和感动的是患者写给他的“卡片”以及录制的祝福视频。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陈静瑜自有一套方法。他在做任何肺移植手术之前,都会把病人和家属叫到一起谈话。他还推荐病人找其他肺移植术后的患者聊天。陈静瑜表示,医生应给患者更多的考虑时间和自主选择的空间。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源于信任和感恩。
3、怎样堵上医护人员缺口?
正是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医学人才缺乏一直是医疗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乡村基层医生、儿科医生等更是“医生荒”的重灾区。对此,与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深入的见解。
基层医生:
说好的诊疗分级、优质资源下沉,效果却不显着。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指出,这与基层缺乏医学人才有关,怎样改善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医学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其培养周期长有关,但压缩学制并不是培养医生的有效途径,而应在培养和留住人才上双路并走。医科院校重新开设全科医生专业,专门为基层培养人才,或者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把全科医生送到资源优质的地方培训,社区医疗机构要在职称晋升体系、福利待遇、工资水准上与大医院看齐,这才是留住基层年轻医生的关键。
儿科医生:
刚刚过去的流感季,严重暴露了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如何解决儿科医生青黄不接的状况是众多委员代表的“心头急”。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呼吁,医学院校应恢复儿科专业;政府应集中财力物力,加大专门性儿童医院的投资建设,同时鼓励民资进入,不断扩大儿科医疗资源供给;而医疗卫生系统也要转变观念,重视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同样对儿科医生稀缺表示担忧的还有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涤。他提议发挥中医儿科优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儿科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全社会预防保健的意识,针对儿童也能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从而部分缓解儿科压力。
养老护理人才: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完善养老服务事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养老机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老年人的小病小灾更愿意住院,这样非但没有得到细心的照护,还抢占了原本就不充裕的医疗资源。为此,人大代表、养老院护士李楠楠建议,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护理康复、营养调配等专业人才,并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学历层次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执业药师:
我国的药师队伍已经存在了快70年了,可是目前他们仍处在执业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副主任岳秉飞介绍,我国药品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率高与药师队伍严重匮乏、药学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关。应尽早出台药师法,让药师成为安全、合理用药的守门人,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关于医院管理建设
除了关注医疗工作者的现状和未来,对于一直以来医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问题,一众委员代表也提出了他们关于优化医院管理建设的想法。
1、遏制过度输液:规范、监控两手抓
目前我国仍存在严重的过度医疗现象,尤以过度输液最为普遍。在卫计委“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的要求下,全国30多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密集出台了停止门诊输液的专项措施,但仍无法在整体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建议制定《静脉安全输液指南》,全面规范静脉输液,强化规范医务人员输液处方行为。同时他还建议,完善临床大数据库,构建合理安全输液预警监控体系,作为行业监管措施。
2、控制医疗费用:管好医生手中笔
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戴秀英拥有15年从医履历,她认为患者在诊疗中其实并没有什么自主权,而医生才是医疗服务消费的主导者,若想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还应从医生着手。因此,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即医生与医疗保险人订立契约并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可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督促其真正成为医保基金的“第一守门人”,最大程度地维护患者权益。
3、对抗癌症:早期筛查+晚期安宁疗护
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结合其多年肿瘤外科经验,倡导加强癌症的预防和筛查,从源头防治癌症。除此之外,顾晋十分关注癌症晚期病人的生存现状,他认为鼓励三甲医院设立安宁疗护中心,能使病人更有尊严地离开,同时建议将设置安宁疗护病房纳入医院绩效考核。
三、关于医疗
1、数字化
“两会”也吸纳了诸多来自中国科技界的代表委员们。作为业界精英,他们不仅聚焦前沿科技,也关注民生、医疗的未来发展。那么在这些科技大佬眼中,医疗与科技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人大代表、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医疗,将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给百姓带来更多便利。他建议,落地医院大数据战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使各医疗机构信息交互更频繁。同时医疗大数据可用于疾病预测、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医疗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提升诊疗水平,降低就医成本。
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一直致力于生物芯片的研发工作。他建议把基因芯片筛查纳入到正规医疗保障体系,做好“一老一小”的疾病防控,即基因筛查新生儿缺陷与早期筛查老年慢性病。程京表示,深究患病原因,让生物芯片等先进医学技术及早合理应用,也是一项为精准脱贫发力的举措。
2、家庭医生
从数字来看,超5亿人有了家庭医生,但从现实出发,很多人并未获得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对此,人大代表、知名企业家郑坚江犀利指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进入了一个“签而不约”的怪圈。他建议,有关部门在重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同时,应在资源配套、激励机制、转诊联动等方面予以保障。
3、医联体
“构建医联体”也是促进分级诊疗的一项并施之举。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杨晓红呼吁,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她建议主要从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实现信息平台资源共享以及发展边远贫困地区远程医疗网络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医联体建设。
政协委员、“互联网大将”王小川建议,强调数字化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应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以大医院为核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数字家庭医生为入口和神经网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将个性化医疗服务入口主动推送至每个中国家庭身边。
4、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作为2017年的热门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也受到诸多青睐。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丁梅建议, 一方面,放开城乡医保定点准入门槛,真正把“医”与“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建设多元化养老机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与管理专业,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政协委员、医药业商会会长林凡指出,医养结合没有个三年五年,难以见到效益,所以应考虑把医养结合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切出来一块,以引导企业落地医养结合。同时,国家应围绕退休养老、居家养老、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出台一些真正的医养结合政策。
通过了解“两会”委员代表们的真知灼见,读者们心中是否已经对未来医疗改革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大胆猜测?有人说,改革是解决老问题,又见新问题,永远改不尽。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正是因为改革永动,我们的社会、医疗才会向着理想和完善的顶峰迈进了一步又一步。2018年又会出现哪些医疗进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未来医疗#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