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患者结局公布制度可降低心梗PCI应用率
2012-10-11 JAMA JAMA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Karen E. Joynt博士及其同事10月10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表明,根据对近98,00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美国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局公开报告制度的3个州,急性心肌梗死(MI)PCI应用率低于未实施该制度的7个相邻的州,而且未发现该制度实施导致急性MI患者死亡率发生任何变化。 收集并公开报告患者结局旨在通过激励医生提高医疗技能,允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Karen E. Joynt博士及其同事10月10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表明,根据对近98,00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美国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局公开报告制度的3个州,急性心肌梗死(MI)PCI应用率低于未实施该制度的7个相邻的州,而且未发现该制度实施导致急性MI患者死亡率发生任何变化。
收集并公开报告患者结局旨在通过激励医生提高医疗技能,允许患者选择最优质的医院以改善医疗水平。然而,批评者认为,该制度妨碍了医生和医院对病情最严重患者的治疗,有可能导致他们拒绝向病情最严重患者或高危患者实施PCI等急救措施。迄今,尚未出现有关PCI结局公开报告制度对急性MI患者PCI治疗率或结局影响的全国性研究。
研究者利用联邦医疗保险数据库资料,首先对2010年出院诊断为急性MI的30,745例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了实施公开报告制度的马萨诸塞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与未实施该制度的邻近7个州(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马里兰州和特拉华州)PCI应用率。结果显示,实施公开报告制度的3个州患者PCI应用率(37.7%)明显低于未实施该制度的7个州(42.7%),在ST段抬高MI、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患者中这一趋势最为明显,在非ST段抬高MI患者中未见该趋势。此外,将患者按年龄(65~74岁vs. ≥75 岁)分层后该趋势仍然存在。
然后,研究者对上述两类地区2002~2010年接受治疗的49,660例和48,142例急性MI患者PCI应用率趋势进行纵向分析,并对马萨诸塞州实施报告制度前(2002~2004年)和后(2006~2010年)PCI应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报告政策前,该州PCI应用率(40.6%)与未实施报告制度的各州(41.8%)相似,但自实施报告制度后有所下降,2010年PCI应用率显着低于未实施报告制度的各州。同横断面研究结果一样,该州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的MI患者PCI应用率下降最为明显,患者按照年龄分层后的结果未见变化。
虽然实施报告制度的3个州急性MI患者PCI应用率有所下降,但30天死亡率(12.8%)与未实施报告制度的7个州无显着差异。该制度没有增加患者死亡率令人欣慰,但也没有减少死亡率。
尽管该研究没有涉及PCI应用率下降不会影响死亡率的原因分析,但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报告制度的预期效果,实施该制度促使医生选择最适患者实施PCI,从而避免了不必要手术患者。其次是报告制度的意外效果,医生因担心不良结局对他们的绩效评价产生影响,出于压力而避免对符合条件但具有高风险的患者实施PCI。研究者承认,该研究结果不能明确区分这两种可能的原因。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资助,研究者报告无利益相关冲突。
专家评论
迈阿密大学心血管部主任MAURO MOSCUCCI博士认为,实施与未实施报告制度的各州之间患者死亡率未见差异的原因有三:首先,由于在实施报告制度的各州进行手术“无用性评估”,可能导致医生避免对不太可能受益的患者开展PCI。其次,报告制度可能促使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结局,从而抵消了高危患者未行PCI的不利影响。再次,风险校正时对共病编码的优化处理或许存在不当的高报编码行为,导致观察到的结局好于预期。实施公开报告制度的各州疾病编码更为准确,在风险校正后减轻了高危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不利影响。
Moscucci博士指出,该研究凸显了公开报告制度可能出现的意外结果。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引领人们重新审视治疗措施,我们基于现行应用标准认为恰当的治疗措施,或许并不能使被选择患者额外受益 。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患者结局#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