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医界伉俪坚守医疗前线 依然坚持发表论文
2012-08-15 王正鲁 人民网
盛夏,记者在山东省立医院相约采访了伉俪教授——陶仲为和徐澄。见到两位老人时,陶仲为教授的第一句话便是 “快一点好吗,时间很宝贵,还有一个会诊。”这种对时间的珍惜,对事业的执着,朴实的话语里律动着一种精神,这正是记者要探寻的。 为新中国医疗事业奠基 陶仲为教授和妻子徐澄教授,今
盛夏,记者在山东省立医院相约采访了伉俪教授——陶仲为和徐澄。见到两位老人时,陶仲为教授的第一句话便是 “快一点好吗,时间很宝贵,还有一个会诊。”这种对时间的珍惜,对事业的执着,朴实的话语里律动着一种精神,这正是记者要探寻的。
为新中国医疗事业奠基
陶仲为教授和妻子徐澄教授,今年同是87岁。1948年,他们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一起投身革命成为部队军医。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而今他们依然坚守于医疗事业的前线。60余载日月,伉俪携手从新人到金婚,从黑发到白发,时间的雕刻没有改变他们心中共同的方向,他们所耕耘的医疗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一名好医生。”徐澄教授说,她四岁时,那是1929年,国家还是政治混乱,经济萧条,医疗事业落后:“医生很少,中医不多,西医更是少见,只有有钱人才看得起西医。”
那年父母发高烧,家里请来一位大夫,还是小孩的她心里盼着快些治好大人的病。大夫却先让准备一桌饭菜,酒足饭饱才肯为病人治疗。这样的情形激发了这个四岁女孩立志从医的夙愿。
陶教授和徐教授共同毕业于齐鲁医学院(山大医学院前身),一个班只有10名毕业生。他们走出校门便到了军区卫生部重伤治疗医院,医院只有内科和外科两个科室,医护人员很少,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那时,没有什么医疗条件,药都很缺乏。”一般的治疗和手术只能进行简单的消毒,抗生药物很稀少,只有重危病人才可以使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人转业到地方医院,他们终于可以放心的治疗研究病情,救死扶伤,实现理想。五十年代,徐澄教授便开始组织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对济南四大片区妇女健康进行排查,宣传医学科普知识。
回首往事,两位老人一步步走来,亲眼见证了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如今,医院高楼耸起,设施配备现代化,医院管理数字化,医疗队伍也不断壮大,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已步入一个新的甲子,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是:中国医疗的技术世界一流,中国的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医贵乎精 业贵乎专
走进两位教授的家,除了家的温馨,这里更像一个小型图书馆,从客厅到卧室放满了各种医学书籍。“以前的书都很贵,那时候挣的钱都买书了。”在书房里,有一面“书墙”,摆放整齐的书籍已经泛黄,每一本书,都烙印着两位老人研读的痕迹。从这里我们理解了陶教授“时间宝贵”的内涵。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 …则医之能事矣。”他们精于研习,博采众方,在各自的领域潜心钻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陶仲为教授,作为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的奠基人,在呼吸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领域有突出贡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肺心病的发病率高,但治愈率低。他潜心研究,发现肺心病的并发症除了肺性脑病外还有与它症状相同的低渗血症。
低渗血症这种疾病早已存在,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进行肺心病的治疗中容易忽略,导致了治疗延误,这也是当时这种疾病治愈率低的一大主因。陶教授的这一发现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肺心病的治疗水平有了重大突破。
徐澄教授专攻于妇科疾病,颇有建树。她采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对妇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医法独特,名播医学界。治疗女性外阴白斑是她的拿手一绝,徐教授坐诊时我们遇到一位专程从烟台赶来的病人。她告诉我们,徐教授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有许多专程从北京、黑龙江、上海… …慕名而来的病人。据病人介绍,她得外阴白斑已经两年多,去了3家医院都治不好。徐教授给治疗半年就完全治愈,“徐教授开得药很便宜,比路费还便宜。”
在徐教授的相册里,有许多小朋友的照片。当记者问起时,徐教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她治愈的不孕不育的夫妻寄来的,一个个小宝宝点缀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未来。
医德为本 医术为先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两位老人相携人生,是“并肩作战,产生感情。”徐澄教授回忆他们的情感经历时说。风雨相伴,术业有别,留给彼此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因为他们心照不宣的是:一份对病人的牵挂,一份为医疗事业的执着。
陶老师告诉我们,老伴曾经为了抢救一位大出血的病人,七天七夜不出治疗室。陶老师当时心疼,拿了吃的去看妻子,结果也没能见上她一面。
医护人员告诉我们,徐教授常为病人自掏腰包。一位菏泽的病人来做检查,检查结果是宫颈癌。望着这位无钱无望的农村妇女,徐教授自己垫钱,自己主持,为病人做了手术。
病人们告诉我们,俺们喜欢喊她“徐奶奶”。她对病人从饮食、体重到作息习惯都仔细询问关心。徐奶奶为能给多一点的病人治疗,每次半天的坐诊时间都延长到一天,有时连午饭都顾不得吃。
陶仲为和徐澄教授87岁的高龄依然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陶教授如今担任着三本医学专业杂志的编委工作,他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发表论文,目前已发表文章200多篇。两位老人“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文章解疑答惑,能把这些的经验和大家交流,把积累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两位老人不图名也不图利,图的就是医疗技术的交流传播、医学学术的切磋繁荣,希望能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小,于是一坚持就是六十三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位老人的伉俪人生,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告别他们时已是下午5点,徐澄教授仍端坐门诊为病人把脉。陶仲为教授正伏案低首,应邀撰写讲稿。
夕阳的光辉照着天空依然光亮,微微的红晕,醉心,暖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医界#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