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精品:脑疝的类型及其影像学特点
2022-09-19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脑疝,脑组织从其正常位置移位至临近间隙的一种病症,是一种需要即刻诊断的致命疾病。它的影像表现多样,从轻微的改变,至明显脑部结构的移位。对于放射科医生,熟悉不同类型脑疝的多种影像学表现至关重要。
脑疝,脑组织从其正常位置移位至临近间隙的一种病症,是一种需要即刻诊断的致命疾病。它的影像表现多样,从轻微的改变,至明显脑部结构的移位。对于放射科医生,熟悉不同类型脑疝的多种影像学表现至关重要。
脑疝综合征按照其位置,通常被分为颅内脑疝及颅外脑疝。颅内脑疝进一步分为3种:大脑镰下疝、小脑幕裂孔疝(包括上升性或下降性)、小脑扁桃体疝。脑疝可引起颅脑损伤,挤压颅神经及血管引起出血或缺血,或阻塞正常脑脊液的循环引起脑积水。根据其位置的不同,每种类型脑疝可合并特定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知识可以确保放射科医生关注分析特定的影像学特征。
为了做出准确的诊断,笔者建议实行“6个关注点”的方法:
①对于患者详细病史及临床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②对于解剖标志的知识;
③直接的占位效应;
④认识移位的结构;
⑤间接影像学表现的检出;
⑥可能的并发症。
CT及MRI是帮助建立正确诊断及指导治疗决策的影像学方法。首选的检查方法为CT:获取时间短,价格低廉,使用更加广泛。脑疝患者通常处于临床危机时刻,因此放射科医生作出立刻判断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
不同类型脑疝的示意图:Extracranial hernia(颅外脑疝)、Subfalcine hernia(大脑镰下疝)、Central DTH(中央型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Lateral DTH(外侧型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Tonsillar hernia(小脑扁桃体疝)、ATH(上升性小脑幕裂孔疝
诊断脑疝综合征的“6个关注点”法:
● 临床信息(绿色圆圈):神经系统综合征、患者病史
● 解剖标志(草绿色圆圈):大脑镰、透明隔、小脑幕、枕骨大孔
● 占位效应的方向(暖黄色圆圈):分析病变的位置以及它产生的力矢量
● 移位的结构(红色圆圈):幕上?幕下?特定的解剖区域(扣带回,钩回等)
● 间接征象(其他受累结构)(紫色圆圈):脑池、脑干
● 脑室脑疝相关的并发症(蓝色圆圈):卒中(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颅神经综合征(动眼神经)、脑积水
主要硬脑膜反折的示意图:Falx cerebri(大脑镰)、Incisura(切迹)、Tentorium cerebelli(小脑幕)
脑疝的相关解剖部位
(a图)位于大脑半球裂之间的大脑镰(白色长箭头),小脑幕(白色短箭头),小脑幕切迹(点状卵圆形圈出的结构),胼胝体(CC),扣带回(CG),海马(H),胼胝体周围沟及胼周动脉(黑色短箭头)。
(b图)枕大池(CM),脚间池(IPC),延髓池(MC),脑桥池(PC),四叠体池(QC),小脑上池(SCC),胼胝体(CC),扣带回(cingulate gyrus),斜坡(*),脑干组成:中脑(Mb),脑桥(P),延髓(M)。
(c图)中脑导水管(白色短箭头),大脑后动脉(白色长箭头),大脑脚池(CrC),海马回(HG),大脑脚间池(IPC),中脑周围池(PMC),四叠体池(QC),钩回(U)。
大脑镰下疝。平扫CT轴位图示:右侧硬膜下血肿伴混合密度影,表明处于不同时期的血液(*),与中线相比(白色虚线),血肿推挤透明隔向左侧移位(白色长箭头)。右侧侧脑室受压,但是左侧侧脑室扩张。
33岁男性,脑转移,大脑镰下疝。扣带回在大脑镰的游离缘,从左侧疝至右侧(白色弯曲箭头),伴随同侧胼胝体(*)向下方,侧方移位。注意同侧脑室的受压及对侧脑室的扩张(白色箭头)。
分房性硬膜下血肿及大脑镰下疝。左侧额叶挤压大脑镰(白色短箭头),以及蛛网膜下腔的消失。同时需要注意室间孔略向右侧移位(白色长箭头)。
由于大脑镰下疝,胼周动脉(白色长箭头)挤压至大脑镰。
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a图)左侧基底池增宽(白色长箭头),右侧基底池消失(白色虚线),右侧侧脑室的颞角扩张(*)。(b图)中脑受压,旋转,变长(白色短箭头)。中脑周围池完全闭塞。注意对侧侧脑室的增宽(*)。
26岁男性,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后硬膜下血肿,右侧瞳孔扩张,对光反射消失。钩回向下跨越小脑幕切迹(白色弯曲箭头),同侧的中脑周围池增宽(白色双箭头),对侧中脑周围池受压。注意对侧侧脑室的颞角增宽(*)
横向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的示意图,伴大脑后动脉受压(白色短箭头),动眼神经受压(黑色短箭头),注意同侧瞳孔扩张(黑色长箭头),对侧侧脑室颞角扩张(*)。
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64岁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病史,由于卒中出现突发的神经系统恶化。继发于脑水肿的下降性小脑幕裂孔疝。在中脑水平的轴位平扫CT示中脑向左移位及旋转(白色弯曲箭头),四叠板向左侧移位(白色短箭头),中脑周围池的闭塞。以及左侧侧脑室的扩张(*)
(a图)上升性小脑幕裂孔疝。26岁男性,切除髓母细胞瘤后。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大脑脚间池的闭塞。下丘(白色短箭头)折叠于上丘的下方,且上丘及下丘两个结构均向上移位。脑干向前移位,导致脑桥池及延髓池间隙变窄(白色弯曲箭头),注意第三脑室顶的向上移位(白色长箭头),乳头体及灰结节向前移位并与中脑紧密相连(白色圆圈)。
(b图)上升性小脑幕裂孔疝,33岁男性,可疑患有颅内病变。小脑组织(白色*)通过右侧小脑幕切迹(白色短箭头)向上疝出,导致右侧中脑周围池及左侧大脑脚池的闭塞,四叠体池间隙变窄,侧脑室颞角的扩张(黑色*),顶盖及右侧大脑脚(白色长箭头)的水肿。
相比于McRae线(白色虚线),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超过5毫米),注意枕大池闭塞,延髓向前移位(白色长箭头)以及脑积水(白色*)
Chiari畸形Ⅰ型。小脑扁桃体下降(b图中白色弯曲箭头),伴脑干向前移位(a图白色长箭头),以及枕骨大孔脑脊液的闭塞(a图中白色短箭头)。
小脑扁桃体疝的示意图。(a图)小脑扁桃体延伸至枕骨大孔的下方(白色弯曲箭头),脑干挤压斜坡(白色长箭头),延髓池的闭塞(黑色长箭头),梗阻性脑积水(黑色*)。(b图)枕骨大孔层面的轴位图,移位的小脑扁桃体(黑色*)导致周围脑脊液的闭塞,延髓向前移位(白色弯曲箭头),挤压脊髓动脉(黑色短箭头)及椎体动脉(白色短箭头)。
颅外脑疝。(a图)左侧额叶的急性梗死,注意右侧小灶状病变(白色短箭头)。数天后,患者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并进行了去骨瓣减压术。(b图)去骨瓣减压术后,脑实质从左侧额颞部缺损的位置疝出(白色长箭头)。大脑侧裂增大,左侧侧脑室的额角及枕角回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