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意义
2021-08-11 xiangting MedSci原创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针对IgG Fc片段的自身抗体。约75%-80%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在病程中的某些时段可以检出RF。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针对IgG Fc片段的自身抗体。约75%-80%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在病程中的某些时段可以检出RF。在RA患者中,类风湿因子通常用作诊断或预后指标。RF(尤其是高水平RF)可能先于RA临床症状出现。
RF特异性较低,其也可见于RA以外的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等结缔组织病患者也可能存在RF。此外,RF水平升高还可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风疹、丙型肝炎)患者和预防接种后人群。
目前,临床上有助于诊断RA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RF和瓜氨酸肽抗体(antibodies to citrullinated peptides, ACPA)。有证据表明,存在RF预示着功能结局和影像学结局更差。然而,单一RF并没有足够的特异性来确诊RA,且无论是血清阳性或阴性,不同患者间的预后差异均较大。而在慢性多关节炎背景下,高滴度IgM型RF对RA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尽管一些其他的诊断性检查(特别是ACPA)目前已广泛普及临床,IgM型RF检测仍在临床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确诊为RA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患者为RF阳性而ACPA阴性,尤其是在症状发作早期;因此同时检测RF和ACPA(而不是仅检测ACPA)可提高血清学检测确诊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有研究表明,与高滴度ACPA相比,高滴度RF似乎更能预测严重疾病进程,其与间质性肺病和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相关性更强。RA患者在TNF(tumor necrosis factor)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存在RF时,更可能对利妥昔单抗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反应。
RF在疾病表现及活动性,以及关节侵蚀严重程度方面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与血清阴性RA相比,RF阳性的关节病变更具侵袭性,且更常伴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和血管炎几乎仅见于RF阳性患者;这些表现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初始评估时RF阳性的患者影像学进展可能更迅速。针对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35例早期RA女性患者)的一篇回顾性分析发现,平均随访6年时,RF持续阳性患者与血清阴性或间断血清阴性者相比,在关节侵蚀、结节、关节外疾病、功能障碍和疾病活动性方面更严重。
由此可见,类风湿因子与RA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方面存在一定相关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类风湿因子#
90
#关节炎#
66
#类风湿#
86
#风湿关节炎#
67
学习了
105
复习一下~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