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 neurosci:人们如何学会向海豚一样说话?

2017-03-03 生物谷 生物谷

科学家们最近成功地让一小群盲人患者以及视力健康的人通过利用"回声"感知周围的情况并进行导航。这类似于海豚以及蝙蝠的声呐交流方式。利用舌头击打产生的声音,研究者们能够了解到如何能让人精确地确定房间的大小。这在此前几乎是难以预想得到的。此前虽然我们已经证明盲人患者也能够听得到回声,但这种能力是否同样

科学家们最近成功地让一小群盲人患者以及视力健康的人通过利用"回声"感知周围的情况并进行导航。这类似于海豚以及蝙蝠的声呐交流方式。

利用舌头击打产生的声音,研究者们能够了解到如何能让人精确地确定房间的大小。这在此前几乎是难以预想得到的。

此前虽然我们已经证明盲人患者也能够听得到回声,但这种能力是否同样存在于正常人中并不清楚,毕竟正常人极大地依赖于视觉对外界进行感知。

但结果并不是这样,在一项囊括了11名视力正常的人以及一名盲人患者的试验中,正常人通过回声感知房屋大小的能力相比盲人相差并不明显。

首先,研究者们将志愿者置于毫无回声的间隔内,并且播放此前在真实房间中记录的击打声,用于训练他们辨别回声的能力。由于房间本身不会产生任何回声,因此研究者们通过告知不同的播放声音对应的房屋大小,就能够帮助他们通过听回声来比较房屋大小的差异。

当志愿者们经过了这一最初的训练之后,研究者们将其大脑连接在MRI仪器上,该仪器能够产生一个虚拟的3D房间。

志愿者们或者通过击打舌头发出声音,或者机器自动发出声音。之后这些声音在虚拟的房间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回声。

志愿者们则被要求通过回声的差异判断房间的大小。

结果显示,正常人与盲人志愿者相比,他们通过发出声音并听取回声的方式判断房屋大小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而通过脑部的MRI扫描,作者也找到了负责这一活动的关键区域,即运动皮质区。

对于盲人来说,回声则能够激活另外一个区域,视觉皮层区。这说明回声能够打破不同感官的壁垒,将信号传递给视觉中枢。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研究由于样本规模较小,因此还需要跟多的重复试验加以验证,不过基于我们目前的了解,这一结果表明健康人群也能够通过回声对周围环境进行判断。

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


原始出处:Flanagin, V.L., et al., Human exploration of enclosed spaces through echoloca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4145, encodeId=33961364145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c5615628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O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628, encryptionId=7c5615628ad, topicName=RO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cc3210, createdName=lsndxfj, createdTime=Sun Mar 05 00:50:00 CST 2017, time=2017-03-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3-05 lsndxfj

相关资讯

人的眼睛为什么如此擅长“抓重点”?

半个世纪前,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计算机系教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暑期项目:编写一个程序,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出图片上的简单物体,即将图片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输出图片上物体的名称。结果出乎这位教授的意料,这个看似简单的项目最终花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时间。直到最近几年,由于计算速度的提高,以及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计算机的识图能力才有了较大提升。相比而言,人类大脑在图像识别方面的能力令人惊叹。我们可以

人类大脑识别图像仅13毫秒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解析”眼睛所看图像仅需13毫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们或许会认为一瞬间人类无法识别十几张一闪而过的照片,但目前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识别一张图像仅需13毫秒。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仅13毫秒便能识别和理解一张照片,并在实验中首次证实这种大脑快速处理能力,该处理速度比之前研究发现的大脑识别图像速度快8倍。当测试者观看6张或者12张照片时,

ARVO 2016: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及抗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前沿热点

2016的视觉与眼科学会协会(ARVO)年会上,作为第一作者,Keisuke Ogata和Crystal Shin阐述了他们的在角膜疾病领域的新发现。Keisuke Ogata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是最常见的基因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虽然对其基因背景所知甚少,梅约诊所的Wieben等人报道了在FECD患者中常可观察到转录因子4(TCF4)中三核苷酸重复扩增。Keisuke Ogata

Am J Clin Nutr:DHA并不能改善极早产儿的视力

早产儿视觉处理障碍风险增加,有证据显示DHA可改善早产儿视觉处理结局。研究者对极早产儿进行了一项研究,服用高剂量DHA是否比标准剂量更能改善极早产儿7岁时的视觉处理能力。该研究对象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一个亚组。随机分为高DHA组(占总脂肪酸1%)和标准DHA组(占总脂肪酸0.2-0.3%)。通过性别和出生体重(<1250 或 ≥1250 g)对参与者分层。在7岁时对纳入的104名极早产儿(49

eLife:激励可无意识的影响我们的视觉经历

来自UCL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微妙的、无意识的激励增加——表现为心跳加快和瞳孔放大,可塑造我们视觉经历的信心。该研究已发表于eLife,研究人员研究了无意识激励对自信的人在看到自己完成简单的任务后的感觉。研究共招募了29名志愿者,所有参与者观看屏幕上一个移动的点,判断这些点是否移动到左边或右边,并记录其对自身判断的自信率。所有参与者所不知道的是,在完成这一简单任务期间,可能会有令人不愉快的图像突然出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