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网红”院士的震撼演讲

2017-02-15 夏冰冰 医药导报社

<p><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src="https://img.medsci.cn/webeditor/uploadfile/201702/20170215142814296.jpeg" data-ratio="0.69296875" data-w="1280" data-fail="0"></p> <section><section powered-by="xiumi.us"><section><section> <p>一场演讲,细数3000年世界医药史。</p> <p>三言两语,从牛顿、笛卡尔,说到爱因斯坦。</p> <p>妙语连珠,从中医、西医,说到物理定律,讲到爱情。</p> <p>一个人的演讲,全场近4000名听众激越兴奋,为之疯狂,为之痴迷!</p> <p><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src="https://img.medsci.cn/webeditor/uploadfile/201702/20170215142814965.jpeg" data

一场演讲,细数3000年世界医药史。

三言两语,从牛顿、笛卡尔,说到爱因斯坦。

妙语连珠,从中医、西医,说到物理定律,讲到爱情。

一个人的演讲,全场近4000名听众激越兴奋,为之疯狂,为之痴迷!

2月12日,在重庆市涪陵体育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以一场题为《HIM 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的精彩绝伦的演讲向医药圈投下了“新思维”、“整合医学”、“整体观”多个爆发力无穷的“脑力炸弹”。

被称为“网红院士”的樊代明,34岁当上副教授,47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还是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超过600篇,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在全球医学领域属于顶尖的1%。

演讲现场,每隔一分钟就会爆发雷鸣般地掌声,笑声更是接连不断。他给在场的近4000人,都讲了些什么呢?跟随记者的文字记录,让我们一起走进演讲现场。以下为樊代明院士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

医改,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这是历史潮流。但怎么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医改,领导没有少讲,是上上下下,文件没有少下,是大大小小,试点没有少做,是多多少少。但是怎么老是不满意,政府不满意,老百姓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商家不满意,没有人说满意,怎么能满意呢?

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我们局部地改,单数地改,或者说是短时效地改。比如说,药品零差价,单数地改,可能对整个医疗系统不一定有帮助,反而产生有害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名院士,100多位部委级的干部,和1000位专家,分成8个组,历时两年半,下到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进行调研,光是会议一共开了200多场,还组织了9个代表团,分赴9个国家进行调研,最后出来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大致提出来医改的“五大改革”:

第一条改革是立法。目前我们医疗卫生方面没有一个“母法”。所以,我们的领导是在“无法无天”地管,我们的医院是在“无法无天”地干。我们必须要立法,依法办事就好办了!

第二条是改制。医疗卫生我们现在有六七个部委在管,每一个部委都是正部级,每一个部长都是正部长,好管的都在管,不好管的都不管。应该把这些部委职能统起来,比如说成立一个“人口健康部”,这个部级别相当高,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担任部长,这样可能就会管好了!

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美国拿GDP的17%来搞医疗卫生,与之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5%。那我们能不能在美国17%的比例上减掉一点点,我们增加6%,增加到GDP的11%。是不是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第四条,医疗卫生工作一定要有监督,一定要设置一个级别比较高的、独立的监督机构。就像中纪委,监察监督所有的党政干部一样。

第五条,就是要有系列的医改行动计划,包括慢性病的防控、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等。

以上所说的报告,目前还在调研和讨论当中,希望将来能够有很好的结果。

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讲学术营销,我们将来,所有的销售代表,包括我们的总经理,都应该提升一下,改革一下,了解未来医学的走向,了解未来医学的时代的变化,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走弯路。

我们的医学来源于原始社会,自刀耕火种开始的不断积累,比如原始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抓住什么吃什么,结果发现吃什么补什么,吃肝补肝,吃肾补肾,在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医学。

人类历史上,真正形成完整的医学知识大致上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如果把我们3000年医学进行高度浓缩,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医学发展考》,这本书210万字,1500页,重达六斤三两,这本书好在哪里?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说呼吸科,书中详述了3000年来呼吸科里程碑的事件和产生事件的根源,然后指出目前呼吸科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再预测未来20年,呼吸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呼吸科药品的营销代表,你知道这个吗?没有这些,你能跟医生在一个层级上进行交流吗?这还只是一个学科,如果把90个学科知识凝为一体,就诞生了《医学发展考》这本书。读了这本书,你可能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和未来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纵观世界医学发展史,我们将医学分为三个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世界上,大大小小,一共出现过100多个医学体系,中医、西医、藏医、印度医学等等,这些医学体系都是有用的,都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都销声匿迹了,或是战争影响,或是时代淘汰了,或者有其他各种原因。比如中医,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如果是强烈抵制,而不是极力推崇,可能今天中医也会遭遇销声匿迹的命运。

科学医学时代:西医本来就发达,由于引进了科学这一方法学,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福祉,今天也到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孤芳自赏,任何事物发展到唯我独尊、孤芳自赏,它的结局也是消失。我们现在的医学,我们的西医,人类常见的4000多种疾病,到现在90%以上,是没有好药可治的。

整合医学时代:比如我们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几千种罕见的疾病,现在99%是无药可治的。肿瘤现在很多治了不如不治。所以不断有新的医学理论出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这些医学都是从局部出发,从末端使劲儿,从一个角度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得了吗?

医学是全面性的问题,人是一个整体。医学,除了科学以外,还有很多跟科学一样重要,甚至比科学都重要得多的东西在里面。比如,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技术等。所以凡是和人有关的一切学问,都应该纳入医学。

所以,下一个医学发展阶段一定是整合医学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把病治好了。

科学医学时代,我们知道为什么,连分子都搞清楚了,很多时候它就是治不好病。

整合医学时代,我们不仅要知道为什么生病,又要把病治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学发展经历了俄文时期(1949-1956)、薄文时期(1957-1965)、毁文时期(1966-1976)、中文时期(1986-1995)、译文时期(1996-2005)、IF时期(2005-2015)、整合医学(HIM)时期(2016-  ),未来将是整合医学时代。

我34岁当上副教授,47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3年从国外学成归来,还成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超过600篇,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在全球医学领域属于顶尖的1%。一路走来,可以说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但一直以来都是为文奋斗,对医学发展起多少作用呢?难怪国外有很多言论,看不起中国医学。但反观全世界,不都是这样吗?

但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折腾,我们培育了人才,搭建了平台,为整合医学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中华医学会百年诞辰,当时我说,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年,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外国人的东西拿进来,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这100年,我们也做了两件不好的事情。第一个,我们遏制了中医的发展。第二个,学科分科越来越细,我们走向了极端,一个医生只能看一种或两种病,病人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

现在和国外比,我们可以说,到了跟跑,几乎并跑的状态,他们用什么药,我们用什么药,他们做一个手术,我们马上也能做,甚至做得比他快。但是,未来100年,能不能做到“领跑”呢?这就要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思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峰,一刻都不能少了新的思维。

医学本来这么好,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变呢?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史家罗伊·波特说:我们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活得这么长,活得这么健康,但是医学遭到质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

医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能使大家活得更长,活得更健康。医学为什么要变?因为,我们的医疗对象,我们的服务形式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我们从历史上着重解决传染性疾病,到了今天非传染性疾病多发。50年前,医学主要面临的是传染性疾病,现在主要是慢性病。死亡原因中,80%是慢性病。我们的医疗经济负担有70%是用于支付慢性病的。

第二个,从营养不良性疾病,现在变成了营养过剩。

第三个,从年轻性的疾病,现在变成了老年性的疾病。

第四个,从生物性疾病,现在变成了病毒性疾病多发。

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从过去的单一病因的疾病,现在变成了多病因的疾病。过去是简单的疾病,现在变成复杂的了。过去是早期性的疾病,现在是晚期性的疾病。过去是单器官的疾病,现在变成了多器官的疾病。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则是心理疾病多发。

医学的形势在发生着变化,发生了异常广泛、极为深刻的变化,是相当的复杂,极端的迅速。那么我们医学仅仅只是科学的那点知识,能行吗?当然不行!

今天,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同时丢掉了人文性。医学离科学越近,医生离病人越远。医学离分子越近,医生离病人就越远。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同时丢掉了现代性。举个例子吧!原子弹,先进吧!也很现代化!但是每个人屁股后面别着一个原子弹,你说你活得好吗?活不好!

第三个,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同时丢掉了民族性。我们总是想用一个方法、一个药品包打天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我们现在仪器都自动化,来一个病人,不看病人,就抽血、化验、检查。医院现在发展最大的就是检验科。一进去之后,像好大的工厂一样,都是机器,检验以后发现一个异常,就针对那个异常治疗。真实吗?没有说一个指标异常,就一定是某一个种疾病,有一个病就一定某个指标异常。不是那么回事儿!

如果医学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人文性、现代性、民族性、真实性,你说它还能叫做医学吗?那个时候“医将不医,药将不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整合医学应运而生。

什么叫整合医学?整合医学,也称为整体整合医学,就是从整体出发,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全因素地、多维度地出发,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有所取舍,关键是舍,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使之更加适合、更加符合人类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呵护。这里强调,通过整合形成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强调三个“观”,“三观”表述为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

第一个,整合医学的“整体观”,它涵盖了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时间健康学。比如,按照空间健康学,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天地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人还是社会的一员。人如果脱离了社会,要么就是兽,要么就是神,绝对不是人。人与人之间,如果总是相互设防,相互敌视,相互猜忌,你说你过得好吗?肯定过不好。

说到人间健康学,它涉及构成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等,我们现在对物质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能量和信息,则所知甚少。比如,有人一感染感冒病毒就感冒,但有的人就是不感冒,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把简单的科学生物学知识放到人体,就有问题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力量。

五四运动后,我们把一切正确的叫做科学,一切不正确的叫做不科学。其实不科学,有的时候没有问题,比如我把病治好了,也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在脑袋上戴一个紧箍咒,排斥一切现在认为不科学的东西。

最近50年,诺贝尔奖医学奖等国际大奖都把医学类奖项颁给做分子研究的人,而没颁给研究人的人,这种微观的研究可能不一定对整体的研究有好处,有可能把我们的医学导入歧途。我们必须要改,我们不能沉溺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游刃在分子之间左右逢源,我们创造了大量的论文,却与治病无关。

所以医学不能脱离了整体观,个体难以代表整体,自从科学引入医学之后,它要求我们的个体应该是“纯爷们儿”、“纯姐妹儿”。我们医生都做临床试验,一个药做实验,大家都来用。比如药品针对溃疡的患者,应该是只要你有溃疡,都可以用,但是临床试验不是。它有一个纳入标准,去掉了一大部分人群,再来一个“排除标准”,又去掉一大部分。只有剩下几个符合标准的“纯爷们儿”、“纯姐妹儿”,做出来的一个结果,然后算出一个平均数,实在不行中位数,实在不行标准差,再不行就来可信度,最后做出来,对几十个、几百个病人有用的药物,让几亿人、十几亿人用,你说这样合理吗?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所有的药品治疗疾病都是有效的,都能找到适用人群。

结构并非功能。科学要结构,医学要功能。比如,胰腺癌晚期,用西医的办法没办法治,没办法就叫中医来。这不公平。西医治不了,让中医来治,中医治不好,就说中医不行。有个病人说去看中医,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我说,中医连胰腺都没有,怎么有胰腺癌?在中医里面,胰腺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现在治疗癌症,美国、日本比较超前,但是癌症却还是不治之症。实际上,你不要管什么理论,不要管什么结构,中医一搭脉,开一个方子,结果癌症晚期多活6个月,你说结果谁对谁不对?

局部之和不是整体,有生命的整体才叫整体,无生命的整体只能叫尸体,一个眼科下设17个医学分科,一个小分科只管其中一部分,有人管前不管后,有人管后不管前,病人都不知道找哪个医生,这像话吗?

我们现在说整合医学,整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串联式整合,第二是并列式整合,第三是交联式的整合,也是整合的最高层次,他需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转化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径,循证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源,精准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标,光有路径、路源和路标是到不了目的地的。因为我们还有方向盘,我们还有四个车轮,我们还有发动机,更要有一台完整的车,还要有一个灵活的驾驶员,加在一起就是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有点像我们构建万里长城,建万里长城需要图纸、沙浆和砖头。整合医学的图纸就是“整体观”,整合医学的沙浆就是“整合观”,砖头就是“医学观”,整体整合,三个加在一起,才能称为整合医学,取其中一个,建立不了整合医学这个“长城”。

目前,全中国已经成立了4个全国性的整合医学学会,很多大学目前也成立了整合医学学院,我们现在还成立了医学教育平台:www.dazhuanjia.com,这是一个所有医生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平台。整合医学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视野。

我有一个名句叫:“I Love HIM”!这个“HIM”就是整合医学的英文缩写,整合医学将会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第三时代。

纵观3000年医药史,踏着波浪而行,你将成为“大家”,成为“专家”,否则你只关注于某一领域,某一种手术,你说我就原地不动,或者逆潮流而动,你绝对会成为一个“医匠”,只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知道别人会做什么。而“专家”不仅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也知道别人会做什么。

老子早就说过:智者知道自己会做什么,知道别人会做什么,这是智者,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

而“大家”是知道自己会做什么,知道别人会做什么,知道全世界都不会做什么,但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现在做的是将来要做的事情,必然成为大家。尽管进展缓慢,挫折无穷,受人嘲笑,甚至谩骂,但他依然坚持。

你想成为大家吗?你想成为专家吗?要记住一句话:If you want go fast,go alone,If you want go far,go together。你要想走得快的话,一个人走吧!但要走得远,得一起走。简言之:独行快,众行远!

樊代明院士精彩语录

我们当时在临床做医生的时候,一说你是检验科的,很多人都看不起他的。要找对象,检验员都很难找到对象。

《黄帝内经》只用30%的篇幅来写医学,剩余的70%都是其他知识加起来的,成为经典。现在我们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把人给忘记了,你说这是医学书吗?

我们把科学理论放在医学上,出了很大的问题。比如牛顿的定律是死的,如果把牛顿定律放到活的人的身上,是要出问题的。

我们用解剖刀把人体变成了器官,我们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我们再用分子刀,把细胞变成了分子。然后游刃在分子间,不能自拔。

今天,我们传统的医学生理学快要土崩瓦解,我们传统的病理学已经摇摇欲坠,我们很多病理科主任只会看染色,不会认细胞了。我们的大内科、大外科已经不复存在。我们的医学人文已经体无完肤,几乎与医学临床隔河相望,医生已经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本来应该如恩人般的医患关系,变成了仇人。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医学发展和医学研究,不改,成吗?

说到时间健康学,我举个例子,不管是北京的杨柳,还是重庆的杨柳,都是3月份发芽,不管你有没有领导讲话,也不管你有没有红头文件!我们的一些鱼类,从来都是每年的同一时段,游回长江产卵,从来都没有互联网通知。人的24小时,也是发生变化的。比如,子午流注,我们的中医学早就有了。

按照细胞动力学,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开合的时间不一样,我们按照一样的时间给药,肿瘤细胞如果打开了,药物可以进入杀死肿瘤细胞,但是如果给药的时候肿瘤细胞是闭合的,正常的细胞是打开的,这个时候给药,不就是在杀死正常细胞,谋财害命吗?

现在,地球变化太快,还有很多医学问题,我们找不到原因。比如,约1/5育龄妇女该生生不出来,你一查,输卵管是通的,一切都正常,爱人还经常在家,但她就是生不出来。什么原因,找不到。

我们现在经常吃“洋鸡蛋”,“洋鸡蛋”与“土鸡蛋”相比,个儿比较大,蛋黄比较大,有的还双黄,蛋黄大,蛋清就少。你知道肿瘤细胞什么特点吗?个儿比较大,细胞核比较大,胞浆比例失调。你说洋鸡容易吗?它冒着风险,为大家下一个又一个癌细胞,你吃,还是不吃呢?

什么叫疼痛?翻开字典,它叫: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中医是通则不痛,我们西医通了就痛。比如手指被砸到了,神经传输到大脑,人感觉到疼痛。如果做个局部麻醉,再砸手指,人就感觉不到疼痛。中医和西医,两个是不一样的,你管它哪个对呀?能把痛止住就行了。

水土不服,西药我什么都吃了,不顶用的,就用我们中医药的宝贝——藿香正气液。中午我人感觉不是很舒服,现在是神采奕奕,主要就是两支藿香正气液在肚子里起作用。所以,我现在旅行包里,老是有藿香正气液。

有人称我们医生为“大国工匠”,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医生的侮辱,我们怎么能称为工匠呢,动物生病了都不能找工匠看。我们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啊!光修理关节,不管人的死活,哪能是这样呢?

我们现在很多医生,比如是做切胃手术,一辈子只做切胃,切了扔,切了扔,你烦不烦啊!你应该是手术做到500例之后,去攻克这个手术发现的别的问题,把手术让给年轻的医生来做,这样科学才发展。

医学不能依靠数据治疗。过去血糖超过6mmol/L,就叫糖尿病。我的血糖从来都是7mmol/L,医生叫我降,我就不降,我妈给我的“7”,我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就不降。现在发现血糖超过7mmol/L的多了,血糖超过7mmol/L才叫糖尿病,我终于回到正常了,我幸好没降!樊代明64岁,口若悬河,上午讲了两个小时,下午又讲两个小时,晚上还要到万州,关键是我妈给我的“7”。

一个人有成千上万的细胞,一个细胞有成千上万的分子,每一个时间都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如此构成的数据,究竟有多少?于是我做了一首诗:数据复数据,数据何其多。哪个更真实,谁也不好说!

樊代明院士简介

樊代明,1953年生于重庆,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家,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亚太地区消化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首批***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相关视频课程推荐:
更多优质视频课程可点击梅斯医学APP首页学院栏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4215, encodeId=4aa014042159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f77e94785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网红#</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478, encryptionId=ff77e94785a, topicName=网红)],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81e2448917, createdName=caoliehu, createdTime=Fri Feb 17 04:43:00 CST 2017, time=2017-0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2-17 caoliehu

相关资讯

马应龙痔疮膏成美国“网红神药”,精彩神评之背后

梅斯医学小编声明:本篇内容不是软文,没有收马应龙任何一分钱!中药国际化讲了几十年,但鲜有突破。主要是中药成分复杂,疗效与安全性不明。大量中药在国内被痛批,存在各种各样的严重不良反应,各种危险和警告遍布网络(MedSci小编语:我们老祖宗幸运地、艰难地存活下来)。今天N多药企试图走入美国,甚至有些公司的中成药2000时便在美国FDA批准phase 2临床试验,到了2016年的今天,终于进入pha

颠覆医患关系 “网红医生”都在做什么?

7月19日,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给3岁患儿做静脉穿刺时,因为没有一次成功,被患儿母亲用Ipad砸中额头,造成了长达1.5公分的伤口。事后患儿的母亲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行政拘留。而这只是错综复杂的医患矛盾中一个微小缩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相比起

说一说那些网红的医生故事,心中暖流涌动

导语:他们与病魔作斗争,他们与死神赛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他们留给公众的最深刻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温情一面,且看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这组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吧!他们与病魔作斗争,他们与死神赛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他们留给公众的最深刻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温情一面,且看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这组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吧!1. “医生抱抱”照片走红朋友圈(图片来自:扬子晚报)

出事了,网红捅马蜂窝捅进了 ICU

这个世界上不乏没事干就作死的人,重庆一网络主播为了吸粉,花500元租了一台吊车来到有马蜂窝的树下“直播捅马蜂窝”。他戴上摩托车头盔,披上雨衣,站在吊车上来到30米高树头处。直播不一会儿,这位主播就陷入昏迷,被紧急送进附近医院。经检查,马蜂从裤脚进入,在他身上蜇了37处伤口,随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所谓“无知者无畏”估计就是指这些人吧。其实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患者。这些患者异于常人的

评论:科学家当“网红”并非坏事

最近,国内某自媒体推出了“科学家直播”的“新玩法”,让一些科学家过了一把“网红”瘾,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科学家该不该当“网红”的讨论。“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随着新型传播手段的增多,科学家“网红”日渐涌现。今年4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微博。结果不到两小时,粉丝破35万,让这位科学家在中国网友中又“火”了一把。5月,蛰伏10年后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同样被不少媒体评为“网

「医生网红」排行榜 女超人于莺无争议领跑

陷入“越战”的新医改,终于在这两年迎来了最大的爆点。如果说医生集团是医改的助推器,那医生就是每一个助推器上的独立发动机,而医生的“品牌”就是决定发动机马力大小的氮气。不同的马力爆发力将决定你是被安在法拉利还是QQ上,同时,也将决定你的价值。 有些医界智者早早的就为自己充满了氮气,不敢说他们都具有“网红”的前瞻性,起码勇气与智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细数目前医界最“红”的几位大咖,看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