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像我们这种全科人员轮转值夜班的临床实验室,大家最怕独自值夜班时遇到不是本专业组的棘手问题,这不,今天晚上我们的美女“小白”就被“幸运”砸中了,(图1)是21:52急诊送检的一例血常规结果,如此异常的结果,换做是你独自值夜班,是不是心里傻傻的没底?待看我们科的美女“小白”是如何做的?
图1 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案例经过
面对临床诊断糖尿病的67岁老年男性的血常规结果,美女“小白”先询问急诊医生患者是否确诊过血液病?当得知该患者没有血液病病史,4天前还在本院检测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和尿液分析等糖尿病筛查项目,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做血常规,仅隔4天就因发现腿部多处无诱因淤青就诊,那就推张血片吧!
推片、染色步骤对于“小白”还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不久前实习过,10分钟功夫染好,镜下一看,血小板数量大概是每油镜视野1-2个,与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符合,但是白细胞形态却把她难住了,因为这些白细胞胞体较大,浆量丰富,核形不规则,胞质中有隐约可见、多少不一的嗜天青颗粒(图2),这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血细胞形态学培训的年轻人确实是一个挑战。
图2 手机拍摄的患者外周血图片
这不,很快有高手出手相助,2张图片、8分钟搞定,原来是异常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于是立即将血常规结果审核发布的同时,主动给临床发送了一份血涂片报告(图3),并电话告知急诊科当班医生,这种白血病的严重性和及时诊治的迫切性,医生听取了检验值班人员的建议,考虑到我院病房楼在装修,于是立即将患者转到经验丰富的血液病专科医院接受诊治。
图3 给患者出具的外周血形态学报告
事后了解到,如果检验科不给经治医师打这个电话,医生就给患者申请输注血小板了,其它的治疗可能要等第2天了。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其在从我院转至血液病专科医院的当晚,及时接受了骨髓穿刺检查,并采取了相应治疗措施,其最终诊断与我院形态室老师的判断一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无疑对于患者来说是幸运的,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是我们感到欣慰的。
这个病例的就诊经过,使我回忆起7年前的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位79岁的老年女性,也是因为乏力,身体无诱因多处淤青,晚间来就诊,血常规结果示WBC :87.37×109/L,PLT:24×109/L(图4),因为血液分析仪没有给出白细胞分类,正赶上非临检专业组人员值夜班,于是推了一张血涂片放在形态室,并告诉医生要等第2天形态室人员上班后再报告白细胞分类结果,只将没有白细胞分类的血常规结果审核发布了,等第2天形态室人员将该涂片染色镜检后确认镜下90%以上的细胞都是异常早幼粒细胞(图5)时,立即联系急诊医生,但是此时患者已经出现眼底出血和意识障碍,最终虽经全力救治,也没能挽回患者生命。
图4 2014年1月3日一位老年女性M3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图5 2014年1月3日一位老年女性M3患者的外周血图片
案例分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改变,临床表现凶险,起病急,进展快,易并发DIC而引起死亡。但这种类型白血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又是目前急性白血病中完全能够治愈的一种类型。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从外周血涂片中找到异常早幼粒细胞是诊断该病的关键,临床实验室要把在外周血中发现异常早幼粒细胞作为危急值项目及时准确报告给临床,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首要的、更有价值的证据,为患者赢得治疗时机,挽救患者生命。
心得体会
对比相隔6年的2个白血病病例,均为老年发病,临床症状、血常规结果、外周血细胞形态均非常相似,来院就诊时间都是在夜晚,但结局不同,分析其原因有3点:
1、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血液和体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逐渐被认可,检验人员完全依赖仪器的思想意识在改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沟通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交流更加方便和顺畅;
3、临床和检验是不可分割的科室,只有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救治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仪器不是万能的,看血片经验丰富很重要
120
好
120
好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