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临床研究

2022-12-26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现阶段,全球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居高不下(3.8‰~8.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6.55‰ 左右。当前,我

现阶段,全球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居高不下(3.8‰~8.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6.55‰ 左右。当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为1700万左右,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且该数字与实际患病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患病人数数量可能更加庞大。

由于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缺乏全面的认识,部分患者与其家属甚至存在羞耻感,使得大量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并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日益严重,长此以往,使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退。若患者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逻辑思维能力衰退,对未来生活缺乏规划,与家庭成员关系淡漠,丧失个人兴趣,自我封闭,不主动参加机体活动,使得其工作与职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精神衰退或者精神残疾,部分患者可出现自伤、自杀或者伤人等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精神分裂症并非单纯的精神疾病,该病在影响人们精神及行为状态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其寿命缩短与死亡风险升高。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可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其中,阳性症状为异常的感知觉体验及行为,如妄想、幻觉等,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亢进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重要诱因。与阳性症状相比,阴性症状更容易被忽视,主要以精神功能减退或缺失为主要表现,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1受体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重要诱因。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于2005年将阴性症状归纳为5点,即言语贫乏、社交退缩、情感迟钝、快感缺乏及意志减退,以快感缺乏与意志减退最为常见,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程度各异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病情频繁波动,患者可多次往返医院接受治疗,若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对患者预后可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病情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氨磺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及奥氮平等,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方面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章主要盘点并探讨临床上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用药安全性

一项临床研究中,随机选取120例自2020年 1 月-2022 年 2 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PANSS 评分、认知功能、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1、3、6 个月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而治疗后 1、3、6 个月两组阳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

图文来自文献

另一项临床关于氨磺必利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以及其血药浓度与患者不良反应、泌乳素水平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中,选择80例经氨磺必利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续治疗 8 周,分别于治疗后 1,2,4,8 周末监测患者服药剂量、血药浓度、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第 8 周末,检测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测量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分析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疗效、不良反应、血清泌乳素、认知功能相关性。

结果显示:治疗第 8 周末,女性患者氨磺必利血药浓度与血清泌乳素呈正相关(P<0.05)。治疗第 8 周末,患者WMS-RC 测试中记忆商明显较基线日升高(P<0.05),WCST 测验中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较基线日明显下降、完成分类数较基线日明显升高(P<0.05),但氨磺必利血药浓度与 MQ、R1st、Cc 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提示氨磺必利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这与氨磺必利能双重阻断多巴胺能受体,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增强其在前额叶皮质活动有关

图文来自文献

氨磺必利属于临床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苯甲酰胺衍生物,药理作用独特,能够与中枢多巴胺D2/D3受体选择性结合并发挥作用。该药物具有双重DA受体阻断机制:高剂量用药可使突触后膜D2/ D3受体得到阻断,避免过多DA与后膜受体结合,能够对体内多巴胺浓度发挥调节作用,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促进阳性症状缓解;低剂量用药即可选择性影响突触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进而可对突触前多巴胺受体合成及释放发挥抑制作用,最终可使得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得到增加,从而能够使患者阴性症状等得到缓解。而且此药物与人体内D1及D5等亚型亲和力较低,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能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现阶段,氨磺必利已成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成人海马神经缺陷可能会对新生神经元认知工程造成干扰,氨磺必利可对神经产生影响,上述分子机制可能为氨磺必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基础

另外,基于以上关于氨磺必利不良反应研究,可以发现能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且患者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泌乳素水平均表现出一定相关性,临床应重视患者血药浓度监测,从而为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贺守涛.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2):57-60.

[2]应翔,程韬,沈学谦,郑篮君,鲍晓娟,陈致宇.精神分裂症患者氨磺必利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泌乳素水平及认知功能相关性[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1):1464-146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22ECNP:围绝经期女性精神分裂症需额外重点关注

雌激素下降和临床病程恶化已经在40岁中期开始,这是考虑采取此类预防措施的最佳年龄。

预防复发的抗精神病药物选择(口服与注射)

尽管出于实际原因,口服抗精神病药(0S)通常作为一线处方,但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LAIs)是解决疾病早期依从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ECNP 2022:长效制剂提升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复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多项研究指出,长效针剂的使用是作为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而且长效针剂在长期治疗中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氨磺必利的全病程治疗策略,精神病领域的多位专家联手打造!

精神分裂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群体的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患者以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为主要症状,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寿命,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Nature Neurosci—MRI可预测多种精神疾病

观察研究报告了脑成像衍生表型(IDPs)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这些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尚不确定。

盘点:氨磺必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氨磺必利是目前比较新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或者慢性精神疾病,能够改善和控制精神症状。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