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世界肠道健康日 丨 谈癌色变,绝症不绝望

2018-05-31 佚名 搜狐网

肠道作为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被人误以为能坚强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肠道作为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被人误以为能坚强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长约7~9米,肠黏膜面积大约200~250㎡,集结了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的对抗着不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是否健康,辨“便”知

便便的气味:由吲哚、臭粪素、硫化氢、胺、醋酸、丁酸物质共同组成。

便便的颜色:由胆汁色素决定(因胆汁与肠内消化物质混在一起)。

健康正常的大便:没有太明显的恶臭;黄色或黄褐色;香蕉状或圆柱形。

不健康的大便:强烈臭味;黑褐色或黑色;块状、泥状、水样状、半链状。

“便便”好,才是真的好!

肠道与人类疾病

肠道菌群和大部分慢性疾病都有关,比如与肥胖、高血压、脑部炎症、肺炎、肝代谢异常以及肿瘤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等都脱不开干系;此外,肠道菌群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及压力水平;抗生素杀死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神经发生,可能引发婴儿的某些发育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炎……肠道菌群,免疫抵抗,循环代谢密不可分。


爱“肠”就请避开“伤肠”雷区

不良饮食习惯:火锅、烧烤、抽烟喝酒、肉多菜少,肠道益生菌很“受伤”;过热、过冷、过咸、辛辣,益生菌直接“牺牲”啦。

不良用药习惯:用一次抗生素,肠道菌群需要一年时间来恢复,感冒咳嗽肚子痛,吃瓜群众切记不要乱用抗生素。

久坐少动、熬夜、压力大等都是老生常谈啦,尽量控制自己吧!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张脸,颜值控的小姐姐大叔们,衰老始于肠道,请格外爱惜自己的肠道吧!

你所不知道的那部分神奇的“自己”

2018开年,Science、Nature、Cell不约而同的推出微生物组专刊,肠道菌群的火爆程度堪比娱乐界“抖音”。你所不知道的那部分神奇的“自己”,真是演足了相爱相杀的戏码:肠道菌群真的跟结直肠癌有关系?

“结肠中有两类细菌,会促进慢性炎症,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这是今年分别发表在《Science》《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两篇文章的最新结论,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基梅尔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发现——分别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具体而言,这两类细菌会侵入结肠的保护性黏液层,并相互“勾结”构建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些入侵行为会引发慢性炎症以及DNA损伤。而且,细菌会刺激特定的免疫反应,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这两类细菌同时存在,才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两种肠道菌群主要在幼儿体内繁殖生长,而这可能是导致年轻人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世界肠道健康日,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肠癌年轻化。

谈癌色变,绝症不绝望

病理如诊断为肠癌,就像看到了一张不定期死刑的判决书,人人谈癌色变。

我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晚期转移性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现状:化疗联合靶向,mOS超过30多个月。


近年来,免疫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振奋人心的效果及巨大潜能,尤其PD-1单抗,低毒、长效,很有可能摆脱靶药耐药的命运,达到临床治愈,但前路漫漫,还需上下求索。

从目前的临床获益来看,错配修复功能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是最明确的Marker,PD-1/PD-L1表达及TMB(肿瘤突变负荷)均为潜在获益Marker。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2017年5月,FDA批准PD-1抑制剂派姆单抗(Keytruda)用于MSI-H/dMMR实体瘤(主要针对结直肠癌),2017年8月,再次批准纳武单抗(Opdivo)用于MSI-H/dMMR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KEYNOTE-177正在进行Keytruda与化疗头对头的比较试验,PD-1进军肠癌一线,指日可待。

对于pMMR/MSS的肠癌患者,PD-1单药的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联合治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美国ASCO大会公布了最新且令人鼓舞的数据:K药联合最常用的mFOLFOX6化疗(5Fu+奥沙利铂+亚叶酸钙),30例患者,8周时疾病控制率100%。

怎样才能鉴别自己是否属于PD-1获益的优势人群呢?

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以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切实帮助肿瘤患者实现精准治疗。

泛生子结直肠癌多能179 基因检测应运而生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治疗困境的迫切需求,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两个多基因检测panel,分别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的MSK-IMPACT(468个基因)和Foundation Medicine旗下产品F1CDx(324个基因),所检测的突变类型包括替换、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化、基因重排等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突变负荷检测。

泛生子推出的结直肠癌多能179基因检测产品,充分get了以上两款大panel的多功能,通过该平台,除了能有效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靶向药选择,增加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可能外,还可检测微卫星不稳定(MSI),肿瘤突变负荷(TMB),预测免疫药物的疗效,让中国患者及时享受到全世界尖端的检测技术和平台。


液态活检技术:对于无法取得组织的转移性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多能179 panel可通过检测血液ctDNA,辅助医生进行结直肠癌的耐药检测、疗效及复发监测、血液组织一致性研究等,可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

近日小编了解到,一位男性患者初诊时已是结肠癌Ⅳ期,肝转移,因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西妥昔单抗原发耐药,术后FOLFOX化疗联合靶药贝伐珠单抗,治疗仅半年,就发现肝部病灶进展,无奈之下,患者在泛生子做了结直肠癌多能179基因检测,幸运的发现,MSI-H,TMB高达100多,在泛生子医学部的信息查询和资料提供下,患者与开展PD-1临床试验的医院及肠癌专家很快取得了联系,最终顺利参加,期待患者能够见证神药的奇迹。

结语

肿瘤精准治疗已深入人心,不仅可有效提高治愈率,还能延长生存期,晚期肿瘤患者为了获得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通过提供组织切片标本或是血液标本来进行基因检测,以发现特有的肿瘤标记物,从而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

“绝症”不绝望,在这个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科研及临床突破的时代,基因检测,已经来到了抗战癌症、治愈癌症的第一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20338, encodeId=e75032033831, content=学习了.谢谢,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17/10/23/557c1f19aaf5459a8405411e38903c4b.jpg, createdBy=dfc02088287, createdName=cscdliu, createdTime=Thu May 31 20:42:44 CST 2018, time=2018-05-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20268, encodeId=55f032026865, content=学习了.长知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115/46bcf39c32de4aa6b45c5f9d66c8ee77/6cb4a20c55bb4b7691122f47747bfca2.jpg, createdBy=9dad1662329, createdName=1ddf0692m34(暂无匿称), createdTime=Thu May 31 12:30:58 CST 2018, time=2018-05-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5-31 cscdliu

    学习了.谢谢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20338, encodeId=e75032033831, content=学习了.谢谢,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17/10/23/557c1f19aaf5459a8405411e38903c4b.jpg, createdBy=dfc02088287, createdName=cscdliu, createdTime=Thu May 31 20:42:44 CST 2018, time=2018-05-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20268, encodeId=55f032026865, content=学习了.长知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115/46bcf39c32de4aa6b45c5f9d66c8ee77/6cb4a20c55bb4b7691122f47747bfca2.jpg, createdBy=9dad1662329, createdName=1ddf0692m34(暂无匿称), createdTime=Thu May 31 12:30:58 CST 2018, time=2018-05-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5-31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长知识

    0

相关资讯

你的肠道菌群是遗传自你父母,还是后天环境塑造的?

人体的肠道菌群来自何处?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虽然我们知道我们的微生物组和我们父母的类似,但是却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与其基因一样,还是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与他们居住在相同的环境里。这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Science:每年感染7亿人,这种病毒“赖在”肠道中的秘诀被发现了

诺如病毒(Norwalk Viruses,NV)向来臭名昭著,它能引起突发呕吐和腹泻,可导致每年7亿人感染和20万人死亡。那么,究竟这种细菌是如何在体内生根的呢? 最新一项研究为我们揭晓了这一答案。

Lancet:快速了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以肝内或肝外狭窄为特征,或兼而有之,伴有胆管纤维化。炎症以及胆管和肝纤维化后,进而形成胆汁或血流受损和进行性肝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出现瘙痒、疲劳、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或门静脉高压症后遗症。诊断的关键要素是胆汁淤积性肝脏生化和胆管造影术中的胆管狭窄。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中很重要,此外,肠道微生物组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在

Science:可食用的“细菌药丸”?未来或可监测肠道健康

近几年,医药圈有很多“奇思妙想”,可食用传感器算其中一个,科学家们希望借此解析身体内部的反应和变化。近期,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细菌药丸”,它能够深入猪的消化道进行监测,并会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递至手机上。

2020(第六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肠道微生物研究是目前非常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作为在多种疾病上有治疗或改善作用的肠道微生物, 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微生物成像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 肠道微生态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如何从科学研究中发现有临床价值的微生物, 进而推导到临床应用, 将是本届大会的研讨重点。

Nat Microbiol:科学家为肠道细菌编写分子食谱

科学家们编写了一本不同寻常的食谱,不仅适用于我们人类,而且是专门为我们体内的微生物写的。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