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校正D-二聚体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2013-12-11 晓静 整理 医学论坛网
张舜欣、李俊来和刘萃等评价了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D-dimer)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可以有效提高低风险组中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排除率。论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疑患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5岁)
张舜欣、李俊来和刘萃等评价了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D-dimer)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合临床风险评估可以有效提高低风险组中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排除率。论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疑患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5岁)进行Wells评分、分组(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及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分别使用传统临界值(500 μg/L)及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10) μg/L]进行统计。除Wells评分<2且D-二聚体为阴性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计算D-二聚体不同临界值结合风险评估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低风险组中假阴性率及95%可信区间,各年龄组排除率的差异。
结果在624例患者中,326例(52.2%)评估为低风险,298例(47.8%)为高风险。使用传统临界值和年龄校正临界值诊断或排除血栓的敏感性,两者无明显差异(低风险组:95.5%与95.5%,高风险组:89.9%与89.2%),而特异性年龄校正临界值则显著优于传统临界值(低风险组:61.0%与40.4%,高风险组:89.3%与67.3%)。低风险组,使用传统临界值约116例患者D-二聚体为阴性,使用年龄校正临界值则有174例患者为阴性,两组假阴性率均为0.6%(95%可信区间0.07%~2.20%)。各年龄组中,使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排除率(14.3%~23.1%)不同程度的高于使用传统临界值,特别是>85岁的高龄组。
论文标题: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在老年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静脉#
72
#二聚体#
66
#静脉血#
73
#D-二聚体#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