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趋势: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渐入佳境
2020-07-1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2020 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于今日在上海召开
2020 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于今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峰会涵盖生物技术与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话题、国际走势、发展机遇;汇聚来自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500强医疗跨国公司、医疗产业链企业领袖、知名金融投资机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等1000余位业内精英;高度聚焦医疗健康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深刻解析最新的行业政策法规,广泛网罗海内外优质/潜力医疗项目,从多维度多视角呈现极具价值的行业投资信息与前瞻预测观点。今天见证诸多生物科技公司实现快速崛起,加上疫情以来深深的感受健康产业的勃发,但仍然存在市场太浮躁,非理性的状态。
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火热,特别是医药领域科学家创业大幅增加,融资变得更容易,一级市场给予更加宽容的环境,市场竞争方式发生变化,已转变为技术与规模的竞争,估值体系也发生变化,传统医药行业开始转型,中国千亿市值医药企业已达10家,恒瑞、迈瑞、药明康德等巨头崛起,医疗产业的创新与火热,一方面很大程度与行业政策等大环境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资本市场有关,医疗行业融资资金占比2020 H1持续上升至17%,成为最吸引投资资金的大类行业之一,此类企业多为高技术含量、替代进口甚至超越进口的、市场占有率高的、近两年上市的、能构建医疗完整产业链的、高端设备高值耗材、全球创新药企等。总的来说,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已经来临,并渐入佳境。
全球医药趋势方面,新一代细胞和基因疗法(CGT),小分子药物,改良型新药研发等成趋势热点,通过并购引申产品线。诸如武田关注新的治疗领域,上海小分子药物表现突出,今年药品融资数量是增加的,但是融资额确是下降的。在诊断、医药商业与外包服务成为资本关注重点。过去五年,中国医药市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药品管理法出台医药市场得到整顿,市场还期待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监管出台。带量采购降低医保支出是必然。4+7带来的低价效应,药物购买开始流入医院。药物审批政策配置加强,创新药物发展越来越快,肿瘤学仍然是治疗主要方向。
中国医疗健康创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国医疗器械业务赛道繁多而不强,这可能与中国医疗器械发展阶段不一样有关,纵观美国等成熟市场多聚焦于高利润高增长领域,专注与多元化是一个矛盾与平衡,器械与药物差异困扰着很多企业发展。中国医疗企业创新,器械设备方面中国企业的创新目前很难推向世界,制约创新原因与工业基础有关,诸如芯片行业,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创新明显加快,在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助力下中国创新已经非常快,中国短板在于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领域而言核心逻辑在于寻找具有创新性并且应用潜力巨大的技术平台。
创新也可以来自资本并购整合实现。西门子,史赛克等龙头企业多来自企业跨境并购而来。跨国并购应当考虑文化因素,当前中国投资市场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中国境内并购趋势可能将逐渐减少。国内诸多企业高估值涌现,主导方向是中国医疗未来国产替代以及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建设以获得很好的估值,更多具体很多原因看不懂有关,医疗器械领域需要专业的知识,这与投资者角度有关。医疗器械投资来说最重要就是赛道,并有不断研发的能力,器械不可能像医药模式。总的逻辑是产品+爆发性赛道+持续性创新并结合资本市场进入并购整合生态而发展起来,细分赛道都有机会,但不一定都是大机会,需要战略前瞻眼光。
如何抓住生物医药全球创新机遇?首先需要明白做什么?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什么?你得产品发挥什么作用?公司是不是一个平台,是否可以持续生长?另一是组织能力是否能够随着企业发展进行评估。
未来机会在哪里?肿瘤领域,机会还是很大,赛道虽然有点拥挤,需要思考七八年产品竞争风险如何,抗病毒领域中国创新处于薄弱环节,技术领域而言往新技术平台,诸如mRNA,基因编辑等尝试新技术平台的多看看。免疫肿瘤领域商业化可能困难,细分领域独特的领域,抗感染抗病毒领域近年来没有太多投入,新冠来临大幅上升,未来抗病毒领域存在较大机会,神经系统CNS领域也有百亿美金市场,比如基因治疗,罕见病等。
科创板的影响:带来的影响鼓励钱与人来临,当然也存在泡沫,热度之后会留下非常好的公司与成功的投资人。A股与H股的区别:港股再融资容易,主板科创板则较难,生物科技没有收入情况下必须考虑再融资。科创板投资创始人退出难,A+H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港股是一个理性合适的市场,两地跨境的结合是合理的。药明回归A股具有带动良性生态,美股则偏好创新。
中国创新生物药的趋势:未来更加创新,创新市场格局份额更高,创新水平不一样,创新药呈现更快的创新,新型平台进化,百济神州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下一波原创,市场不仅仅着眼于中国,离美国体量400多家生物创新公司,中国只有几十家还有很多空间。
创新药研发管线选择与早期商业化:到底做什么药?选一个最好的,对标NO1。明白差异化在哪?一定要做全球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必须确保五六年后你还是领先的,基于全球定位,发达及新兴市场兼顾,选择管线差异化与临床需求未满足为核心以及医药可及性思考,并注重生产、商业化、海外市场开拓,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做好提前布局。需要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的问题,创新药物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于投资可以投资不同标的平衡风险,对公司而言,机会没有太多,平衡风险与收益也是解决路径,结合学术前沿,临床前做相关研究。
需要明确10%创新药的成功率,做了很多临床数据可知临床设计还是药物靶点基础研究问题,站在巨人肩膀是。结合前人的教训控制风险,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需要明白创新有风险的,首先说靶点,没有做过临床肯定最高,也需要考虑成药性、疾病选择、临床三期能不能做?人贵有自知之明,你的临床终点🏁是指标是什么?客观可控吗?管线多元化也很重要。量力而行,谋定而后动。
中国医药界全球化布局明显不足,CRO,CMO,CSO不足,疫情中全球布局短板。全球化商业化必须找好合作伙伴,中国与全球布局市场准入定价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价格策略关乎患者、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
细胞与基因领域,生物技术革新关键:基因治疗的历史,1999年开始进入临床,患者死亡对基因治疗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免疫治疗经过10年的silence,过去10年细胞治疗的时代是坎坷的,全球开发的病种很多,新型基因编辑手段出现,基因治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全球布局成本高昂,必须走向资本市场,依附过硬平台与全球化策略,中国CAR-T基因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但基因治疗中国市场不买单,细胞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机会,诸如传奇BCMA的成功,最终还是要到人体中,实体瘤机会大一些,血液瘤也有机会,IPS也有机会,需要更多差异化,中国具有广泛的医疗病患资源,中国有机会去领先的。细胞基因疗法与其他疗法差别在于需要本地化生产,美国监管体制更健全,中国需要做的更多准备,最关键还是产品本身你的竞争力,不然在哪里都没有机会,中国市场难一点,支付问题难一点,还是注重大癌种这样能够容纳更多产品。
基因治疗还是细分领域,近几年还难以形成千亿级甚者百亿级公司,细胞治疗品种还很少,长线来说会产生药明康德级的体量公司,药明也是经历多年才成长为巨头,低成本高质量完成商业化产品交付,国内玩家寥寥无几,价值得到体现,这些体量形成只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市场三到五年内市场还不是很大,毕竟支付能力在这里。
论CRO的未来:必须要有技术与规范,科创板给CRO插上了翅膀,国内还处于新兴的状态,公司需要证明这方面的实力,以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多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就有多大的CRO产业,技术上的投入与扩大,量取胜,还要速度,给到企业更大助益,加速重组是必然。
(注:仅供学术交流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国医疗#
69
#健康产业#
94
学习到了👨⚕️
163
中国需要做的更多准备,最关键还是产品本身你的竞争力,不然在哪里都没有机会#医疗投资#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