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心电图正常波形
-
超急期(superacute)
-
进展期(evolving)
-
确诊期(establishing)
图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心电图波形变化
一 超急期:缺血性T波改变
心电图上常表现为T波高耸或倒置,多呈“冠状T”改变(图3)。当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心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要比正常时明显延长,使心室壁复极顺序发生逆转,即心内膜下心肌复极早于心外膜下心肌,T向量与正常方向相反,面向心外膜缺血区的导联描记出深倒置的T波。
图3 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
A: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耸直立;
B:心外膜下缺血,T波倒置呈冠状T;
C:穿壁性缺血,T波倒置加深。
当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该部分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更加延长,复极完毕时间较正常更加推迟,造成该部分心肌在复极时,其他部位心肌已经复极完毕,与之对应方向相反的T向量减小或消失,导致该部位心肌复极产生的T向量增大。由于心室壁复极顺序未改变,而复极向量增大,故面向缺血区的导联描记出直立高耸的T波。
二 进展期:损伤型ST段改变
心肌缺血除了可以出现T波改变外,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包括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两种(图4)。
图4.A:正常形态;B:水平型下移;C:下斜型下移;
D:近似水平型下移;E:J点型下移;F:假性ST段下移;
G:弓背向下型抬高;H、I:弓背向上型抬高。
ST段下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是心肌缺血最重要的心电图表现。典型的下斜型、水平型ST段下移常可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一般认为,下斜型和水平型ST段下移≥0.05~0.1 mV有诊断价值。
ST段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透壁性心肌缺血。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肢导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 mV,胸导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 mV。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上则ST段下移。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心外膜面导联的ST段下移,面向心内膜的导联则ST段抬高。目前认为,心肌缺血发生的ST段偏移是由于心肌损伤电流所致。
三 确诊期:坏死型Q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何为病理性“Q波”?传统的病理性Q波是指Q波宽度即时限应≥30 ms,或Q波深度即振幅≥1/4R波(图5)。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不适用于Ⅲ导联和aVR导联,因为正常时这两个导联可出现病理性“Q波”。根据各导联出现的病理性Q波,可大致定位心肌坏死的部位。
图5.病理性Q波的两种表现形式
-
间隔坏死:Q波出现于V1、V2导联;
-
前中部坏死:可见于aVL导联,有时可见Ⅰ导联或V1、V2导联,但V5、V6导联不出现;
-
前尖部坏死:V3、V4导联可见,有时可见V5、V6导联,但Ⅰ、aVL导联不出现。
-
侧壁坏死:可见Ⅰ、aVL和(或)V5、V6导联;
-
下壁坏死:可见Ⅱ、Ⅲ、aVF导联。
坏死型Q波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后2~3小时即可出现,但也可延迟出现或始终不出现。
当Q波同时出现在几个导联或导联群上时,其通过特殊心电图图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可靠性更大。心电图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和相邻两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是诊断急性心梗的可靠指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好棒
78
学到了好多东西
108
#急性心梗#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