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与要点
2022-09-23 网络 网络
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使 T2DM 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展速度及危害显著增加。
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使 T2DM 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展速度及危害显著增加。T2DM 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需长期干预治疗,而且随病程延长糖尿病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在 T2DM 病程进展过程中,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等异常代谢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 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现状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科学、合理的 T2DM 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控制目标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如表1 )。此4项目标的控制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
表1 中国 2 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T2DM 患者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大约 65%的糖尿病相关死亡率是由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不良导致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导致的。因此除除血糖外,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的血压和血脂现也成为衡量糖尿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的有力指标.
然而,20年一份横断面研究报告指出:T2DM 患者普遍存在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尿酸等代谢紊乱,且治疗达标率低,通过干预,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id Cholesterol, HDL-C)达标率可明显提高,但总体达标率仍然普遍偏低,这篇文章没有给出总体达标率。不过,另外一个相似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旦将所有指标作为综合达标条件,达标率仅为3.8%,有些研究甚至只有1%。不过上述横断面研究也同样指出新诊断初治疗的 T2DM 患者(<3 个月)在高血糖同时普遍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持续干预治疗后部分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比如,该研究结果发现初诊初治组患者的 Hb A1c 中位数为 9.7%,明显偏高,即使可能已经开始干预,因为时间不足 3 个月,达标率仅为 12.9%,经过干预后 C 组患者 Hb A1c 中位数降低为 8.1%,中位数虽未达标,但整体达标率也提升到24.2%,提示目前糖尿病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要点(20版指南)
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A)
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A)
3.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B)
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A)
5.一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6.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7.合并CKD 或心力衰竭的T2DM 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T2DM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 可考虑选用GLP1RA。(A)
T2DM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目前 T2DM 防治指南建议的主要策略是:持续血糖、BP、血脂、体重等综合控制并达标。尽管已有 T2DM 临床管理指南支持,但大多患者仍存在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仍不达标,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细胞受损会逐渐增大而不断发生凋亡,引发并
发症的风险也更大,治疗难度增加,控制达标效果更不理想,因此要加强对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特别是新诊患者。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13(4), 95.
[2]李梦男.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目标现状研究.
[3]李景丽,李蕊娟,郑鑫.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达标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06):778-78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