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联合牵头组织专家在 2011 年发布的《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对相关临床证据进行了分析梳理,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糖尿病学组组长洪天配教授和上海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青教授执笔,形成《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
11月22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9)上,《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执笔专家苏青教授现场对共识内容进行了介绍。
共识制定了T2DM患者降糖治疗目标及达标策略路径,并给出了降糖药物的起始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推荐。其中在药物选择方面,明确指出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例如HbA1c≥8%的患者可联合磺脲类促泌剂/胰岛素。共识借鉴了近期发布的CAROLINA 研究结果,该项研究旨在T2DM患者中评估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的心血管安全性,结果显示格列美脲组3P-MACE发生率与利格列汀组相当。在磺脲类药物中,格列美脲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首先得到大型CVOT证实。
朱大龙教授在CDS2019现场
朱大龙教授特别为《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撰写序言,以期推动更多的内分泌专科医生、相关科室医生、全科医生及基层医生掌握合理的个体化HbA1c目标设定方法,并基于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策略,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序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静坐少动生活方式的盛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特别是在中国,患者数已超过1亿,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导致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更是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尽管目前已经证实部分降糖药物可带来心血管和肾脏获益,但这并不能否定UKPDS及其随访研究证实的血糖控制达标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长期预防和延缓作用,降糖达标仍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随着循证证据的积累,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日益明朗。对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应设定基于循证证据的一般HbA1c控制目标,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情况、低血糖风险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才能最大程度获得血糖控制带来的获益与不良反应风险之间的平衡,带来最佳的临床结局改善。本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个体化原则,对相关的循证证据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中国专家们的临床经验,对具有不同特征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推荐。
那么,设置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之后,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达到这个目标呢?为了使其更具临床指导价值,本共识在2011年版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HbA1c达标策略部分。该部分是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发布的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参考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学院(AACE/ACE)等权威学会的疾病管理策略,结合最新的临床循证及中国专家的临床经验,对具体的达标策略进行了细化推荐。本共识的达标策略推荐主要基于两大原则:一是将患者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脏病(CKD)/心衰(HF)作为二线降糖药物选择的关键条件;二是紧扣HbA1c达标的主题,将HbA1c水平作为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推荐在药物选择时应充分考虑降糖药物的预期降糖能力,基于患者在接受目前方案时的HbA1c水平合理选择降糖药物。
本共识由CDS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共同组织、讨论及撰写,在两个学会多位权威专家的群策群力下,就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达成共识。因此,我们相信,这个作为两个学会权威专家集体智慧结晶的共识将为我国的2型糖尿病的科学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本届CDS的主委,我非常荣幸能和赵家军教授一起组织CDS的专家与CSE的专家一起撰写该共识,后续将继续与CSE合作,对共识进行积极的宣讲和推广,推动更多的内分泌专科医生、相关科室医生、全科医生及基层医生掌握合理的个体化HbA1c目标设定方法,并基于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他们的预后。
朱大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9年11月
苏青教授现场介绍共识
来源:中国论坛报今日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