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抗抑郁症药物或增加青少年患者自杀率风险
2015-09-21 佚名 生物谷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都已经相继被人类攻克。但是精神类疾病仍然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由于对大脑研究的局限性,许多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仅仅是起到了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最近,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就因为旗下的抗抑郁症药物Paxil而受到指责。此前有人指出这一药物在青少年患者中使用可能会造成自杀率上升的现象,最近一项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都已经相继被人类攻克。但是精神类疾病仍然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由于对大脑研究的局限性,许多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仅仅是起到了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最近,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就因为旗下的抗抑郁症药物Paxil而受到指责。此前有人指出这一药物在青少年患者中使用可能会造成自杀率上升的现象,最近一项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杂志上的研究重新分析了Paxil代号为Study 329的临床研究数据。作者认为GSK在这一研究中规避了这一药物可能存在的严重副作用。
Study 329是GSK公司于2001年进行的临床研究,当时研究人员表示Paxil击败了对照组药物imipramine,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问题。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参与研究的275名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1名服用Paxil自杀或出现自残行为,而对照组患者仅有1人有此行为。而GSK的原始数据中这一数字则减小到了5人。该研究的作者David Healy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任何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发现Paxil的这一严重副作用。
这一结果也再次将GSK和Paxil推上了风口浪尖。2002年-2003年Paxil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使用量飙升36%,随后药物管理人员发现这一药物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并开始立刻对其进行标示和限制应用。此前GSK已经花费了30亿美元以了解美国政府对其误导推广Paxil的调查。此外,公司还面临着一系列相关指控。
不过,GSK公司却显然是站在了Paxil一边,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这类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一直是清晰明确的,同时在过去十几年中公司一直在药物上进行了标示。公司不认为这一药物会危害到患者的健康。
推荐原文链接:
BMJ: New analysis shows increased suicide rates in teens taking GSK's Paxil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自杀率#
72
#抗抑郁#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