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二聚体视角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程度
2023-02-07 检验之声 检验之声 发表于安徽省
D-二聚体是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预测诊断普通型是否向重症、危重症发展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苏洵有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以来,我院医务工作者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应收尽收,充分体现了万夫一力的精神。
笔者通过对实验室检测指标中的血浆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辅助价值。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者皆为师者。师者先请阅下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普通组
与重症危重症组凝血指标比较
师者问:表1两组比较表明何意?
笔者答: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重症危重症组患者PT、INR以及DD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79,Z=-4.979,Z=-6.878;均P<0.001)。
-
师者问:各项凝血指标的中文名称?速速报来。
笔者答:PT为凝血酶原时间;INR为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D为血浆D-二聚体;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
叠叠是峰峦,师者请再观。请阅下表2、图1。
表2 凝血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重症危重症预测价值分析
师者连问:表2表明何意?曲线下面积何者最大?截点值如何看?
笔者答:ROC分析显示,DD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危重症优于PT、INR。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45(95%置信区间0.898-0.992,P<0.001),截点预警临界值424.50,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9.0%。
师者再问:对象与方法、结论、讨论,如何?
笔者答: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今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等83例,排除了合并肿瘤等严重疾病,根据疾病的病情分为普通组和重症危重症组两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72.42岁。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论:
D-二聚体是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预测诊断普通型是否向重症、危重症发展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呼吸系统为最常见的首发感染部位。感染者的最常见症状为干咳、咽痛、发热、鼻塞等呼吸道症状[1]。不典型的症状包括咳痰、头痛、咯血等,重症患者常有呼吸衰竭[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一种降解产物,其升高提示凝血酶生成增加和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多,导致高凝状态[3]。病毒和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在进入血液后可激活凝血因子Ⅻ,激活内源凝血系统和纤维化系统,从而导致D-二聚体增加,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成的增加相关[4]。
本文重型、危重型患者主要表现D-二聚体等指标升高,与其他学者文献报道一致[5]。宋景春[6]等牵头执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也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可导致炎性因子大量释放。
在炎性活动中,由于病原菌的侵入,引起机体促凝物质大量释放,会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内皮下胶原被暴露,凝血系统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血管系统受到损害,导致凝血系统异常活化,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全身性小血管炎和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总之,D-二聚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收益匪浅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