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谢晓亮教授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2016-10-18 佚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此前,谢晓亮曾于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以及美国国家医学院(IOM)三院组成,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代表了这三个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前华人学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此前,谢晓亮曾于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以及美国国家医学院(IOM)三院组成,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代表了这三个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前华人学者钱煦是唯一一位华人三院院士。谢晓亮此次成为美国“两院院士”,在华人学者中亦属少有。
 
目前,谢晓亮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目前美国国家医学院共拥有1947名院士,146名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主席Victor Dzau表示,“新当选的院士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医疗健康领域拥有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应对健康挑战以及为人类的健康、科学以及医疗服务”。
 
谢晓亮,1962年出生于北大化学系世家,他父亲谢有畅教授与母亲杨骏英教授皆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他在北大附小和北大附中度过小学与中学阶段,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获得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学位,1999年成为哈佛大学的正教授,近年来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谢晓亮教授在单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医学光学成像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位接近谢晓亮的北大学者表示,“谢晓亮当选美国医学院院士,我很高兴,因为这主要是他最近在国内做的工作,特别是单细胞测序方面的医学应用,得到了很重要的结果和承认,加上之前他的成像方面的工作,在医学成像上,开始有了应用。”
 
在谢晓亮众多出色的科研工作中,2012年,其在美国顶级学术杂志《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单细胞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技术(MALBAC),使得单细胞精准测序变得可能,引人关注。两年之后,谢晓亮与汤富酬、乔杰等学者,将MALBAC技术应用于临床,2014年9月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的单基因遗传病筛查试管婴儿在北大三院诞生,成为当年国内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MALBAC技术从提出到实践,仅仅只有两年时间,让我国产前诊断技术方面,赢得了国际声誉。
 
2015年,谢晓亮因此项重要发现以及之前的科研成就与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共同分享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成为该奖项的首位华人获得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76218, encodeId=cfb119e62187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c3fe4911c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科学院#</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4911, encryptionId=ac3fe4911c3, topicName=科学院)],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49e75, createdName=qjddjq, createdTime=Tue Feb 14 13:19:00 CST 2017, time=2017-02-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2-14 qjddjq

相关资讯

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揭晓,谢晓亮成首位华人得主

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奖(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Bio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授予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和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以表彰两位杰出学者在光遗传学和单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医学研究中作出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如更好地了

JAMA综述:通往精准医学之路---单分子技术与基因组学的邂逅

过去 20 年来, 单分子成像与操纵领域的进展迅速,孕育出了一门基于观测单个分子来理解生物过程的新学科——单分子生物学。在全世界许多实验室的推动下,这个崭新的领域改变了我们对于许多生物学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并产生出很多新知识。一个早期单分子生物学的例子是我们对胆固醇氧化酶催化的研究1。此酶含有的核黄素辅基在氧化态下是天然的荧光基团,而在还原态下则不发光。每一次荧光的“亮/灭”循环对应一个酶分子催化状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BAC技术是由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