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自稳态、应激反应和神经

2023-04-02 腾康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针刺的治疗作用在于调节机体系统的功能平衡,简称调衡。也是说针刺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黄帝内经》中针灸疗法确立的核心原则是:

  • 《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 《素问·三部九候论》,“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即针刺的治疗作用在于调节机体系统的功能平衡,简称调衡。也是说针刺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一、针刺的双向调节

双向调节指器官系统功能亢进时,针刺可起到抑制作用;功能减退时,针刺可起到促进功能,交互调节机体的稳态系统,让机体保持在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

双向调节效应分为 3 种表现形式:

  • 对不同性质疾病的双向良性调节;

  • 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机能或不同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双向良性调节;

  • 对同一种功能在不同时间状态的双向调节。

针刺双向调节的特点:

  • 非单一性

  • 多系统、多模式的共同调控

  • 多是良性调节效应

  • 有趋向于正常的方向性

图:针刺调衡效应的概念化模式。

针刺对系统偏离态呈双向调节,而对正常稳态(0附近)干扰较小。针效存在极限,相当于自愈潜力允许系统偏离的最大值。

二、针刺产生双向调节效应的基础

穴位为介质。

刺激原、介质与受体为基础。

针刺是一种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发一系列生理学、生物学等反应性调节效应,是针刺治病的本质。

针刺无法实现仅刺激某一种结构和组织,必然会刺激到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因此,针刺穴位、筋膜交错位置很重要。

从人体解剖学来看,穴下的结构不同,其产生的作用必然不同,穴位主要以神经、血管、肌肉或者结缔组织组成,只有具备拮抗条件的穴位才能产生双向调节效应。

研究发现

  • 电针足三里不仅促进胃蠕动,还可抑制由应激诱导的结肠转运加速。

  • 针刺天枢穴可以治疗腹泻与便秘,这种模型大鼠肠动力的调节作用与穴位的固有生物学特性相关,与机体状态关系不密切。

图:针刺对胃运动的双向调节效应与个体差异

清醒状态下大鼠空腹检测胃运动,显示两种模式:非周期型与周期型(A)。针刺“足三里”可兴奋非周期型胃运动,使其转为周期型(B),而对周期型胃运动产生抑制作用(C)。针刺对两种模式胃运动均见 1/3 的无效个体。

针刺作用的受体是接收刺激信号后产生效应的关键结构,分布在外周与中枢区域;

人体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功能状态和外界环境下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通过多样的调节方式调整各种功能活动,呈现多靶点或多通路。

比如刺激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患者的主观感觉与客观效应有很大差异,其中神经节段性作用可以说是特异性的。

研究发现

  • 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针刺通过对神经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多靶点的调节改善肺功能,从而起到平喘的作用。

  • 针刺“人迎穴”能对病理状态下正负激活的多个脑区发挥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多靶点调节是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重要环节,多个作用方面是同时出现拮抗或制约的基础,从而产生双向性。

三、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

1.自稳态

人体可通过自稳态机制调节内环境,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针刺的调节作用是被自稳态机制整合利用的结果, 通过触发、调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统自稳态机制,实现修正病理状态、稳定生理状态和增强机体抗干扰的能力。

针刺释放的外泌体是此系统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

针刺足三里可使支配穴位区域的脊髓背根神经信号产生变化,捻转行针可显著提高神经放电,起针后神经放电回到基础水平。

放电率

放电率是神经元放电所占时间长度的比例。

在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作用下,神经元放电率可自适应地跟踪目标放电率,从而达到放电率自稳态;

在有外部输入干扰的情况下,神经元放电率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

生理状态下,针刺刺激可引起穴位局部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数目增多;

病理状态下,病灶区肥大细胞异常增多,针刺后病灶区肥大细胞与脱颗粒数目明显减少,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可识别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反应。

  • 既对外界刺激有防御作用;

  • 因其独特的免疫记忆能力,又使宿主发生慢性或继发性感染。

刺激引起兴奋还是抑制,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另一方面由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特性来决定。

针刺双向效应基于机体自稳态机制的调节能力,与机体自身状态有关,如刺激交感神经时,受孕子宫收缩,而未孕子宫则会舒张。

研究表明,在功能低下处针刺往往产生兴奋性效应,在功能亢奋处针刺往往产生抑制性效应,而在接近正常水平的位置针刺效应趋于微弱。

提示:对于许多疾病的早期或一些自限性疾病可以优先采用体表刺激疗法以启动生物的本能医治系统,发挥调节“自稳态”的功能。

2.应激反应

针刺通过应激反应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既介导良性应激,又抑制应激性病理状态。

应激反应是当生物体受到应激原刺激时,为克服或祛除应激原对自身的影响,本能产生“格斗-逃跑反应”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针刺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可以触发机体应激状态,适宜的针刺刺激具有良性应激原的特点:

  • 调动机体的潜能

  • 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 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

  • 不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及机体功能代谢障碍

针刺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调节应激后病理状态。

  • 针刺可提高大鼠对抗卵巢氧化应激的能力,减轻雷公藤多苷片所致的卵巢功能减退;

  • 针刺可增加菌群多样性,促使紊乱的肠道菌群水平回调,从而有效改善应激性胃溃疡引发的胃黏膜损伤。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应激反应调控的中心。

3.中枢适应性调节

针刺的中枢机制非常复杂,由于大脑网络状工作模式的限制,仅能从相关度推测影响通路。

潘卫星提出中枢适应性控制假说,针对下级产生的反馈进行二级调控。

脑是巨大的神经网络系统,树突整合效应对神经元网络的放电幅值具有较大影响,且对抑制性树突整合型(DHH)神经元网络和兴奋性 DHH 神经元网络的影响相反;

更重要的是存在一个最优的整合系数使抑制性 DHH 神经元网络的同步程度最高,而兴奋性 DHH 神经网络的同步程度最低;

针刺如何作用于神经元来调整系数或者增强中枢的系数优化能力是针刺产生双向效应的关键过程。

机体存在两种生物调节系统:

经典负反馈稳态调节为一级调控系统(灰色部分),是维持生理稳态的基本方式。适应性调控机制作为二级调控系统(青色部分)。在内外环境显著变化的条件下以更复杂的调控方式对一级系统做出动态调控,构成应变稳态过程。

针刺可以激发固有生理过程对一级稳态系统产生影响(绿色线),也可激励二级调控机制做出适应性调节(蓝色线)。后者很可能是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关键机制。

器官功能进入失代偿状态前,还会经历一个代偿过程,这个过程中枢的适应性调节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针刺效应的中枢机制与不同脑区支配的功能不同有关,针刺调节胃肠功能最关键的中枢核团是迷走背核复合体,研究发现针刺刺激迷走神经可参与对胃运动的调节。

逆针灸对脂质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机体能量储存不足时,可以引起进食的摄食中枢兴奋,进而引发摄食行为;

当机体能量储存过剩时,逆针灸可以引起食欲抑制的饱食中枢兴奋,促使脂质氧化分解。

4.自主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地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

临床发现,失眠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针刺治疗效果常比不伴有肠道症状的患者更好。

睡眠障碍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伴或不伴有肠道症状可以体现自主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

交感神经抑制胃肠道运动,副交感神经则相反,即当失眠患者合并消化道症状时,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交感神经相对兴奋,针刺疗效较好;

后者则副交感神经功能正常,交感神经兴奋,自主神经系统丧失自身拮抗作用,针刺治疗这一类失眠患者的效果有限。

消化道管壁有相对独立的肠神经系统,针刺在消化系统的双向效应表现尤为明显,与其独特的神经元有必然联系。

自主神经在针刺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也体现出双向性,既能升高血压,又可降低血压。

针刺内关穴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手针“内关”穴可调节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对抗心肌缺血状态,从而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E为针刺对大鼠血压的双向调节

F、G为针刺肩井穴对胆囊病患者胆囊舒缩功能的双向调节。针刺肩井穴可使扩大的胆囊缩小(F),或使缩小的胆囊扩大(G)

基于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与针刺自主神经相关疾病的研究:

  • 针刺通过刺激自主神经,引起不同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就可以产生双向调节作用;

  • 同时也受中枢的控制,对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之间平衡的控制及整个神经的负反馈调节。

参考文献

  • 潘卫星.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及可能机制[J]. 针刺研究, 2019, 44(11): 843-853.陈少宗. 针刺双向调节机制与机体的自组织原理[J]. 医学与哲学(A), 2017, 38(1): 81-83.赵娜娜, 韩佳炜, 杜元灏.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 2021, 41(9):3.田中雪, 杨娜娜, 范浩, 等. 针灸对肥大细胞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 53(6): 95-97.王柳, 申国明, 王浩, 等. 电针胃俞募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运动及迷走神经背核N-甲基-D-天冬氨酸和血清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8, 38(3): 285-29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3436, encodeId=45182123436d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6ed962856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针灸#</a><a href='/topic/show?id=4633105e516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向调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6285, encryptionId=66ed9628563, topicName=针灸), TopicDto(id=105751, encryptionId=4633105e516e, topicName=双向调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Random/55971dc507c93968175ce7cc1e177b372a83869f.jpg, createdBy=f63e4754896, createdName=侠胆医心, createdTime=Mon Apr 03 13:47:21 CST 2023, time=2023-04-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04-03 侠胆医心 来自上海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