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华西规培生的信
2016-01-14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这封信是一名轮班后在宿舍休息的规培毕业学员,在私信里一字一句打出来的。当我整理之后细细读来,我方感受到,医学生们的心路历程竟是如此的艰辛和曲折,而学医之路竟然是如此的荆棘坎坷。当下的医患环境无论在社会大众还是政府高层看来,都有相当多的矛盾难以化解,我们常常会被骂声和牢骚塞满了耳朵。但其实,真的有一批人,他们有理想,有责任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洞察身边的世界。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自身的努力换
这封信是一名轮班后在宿舍休息的规培毕业学员,在私信里一字一句打出来的。当我整理之后细细读来,我方感受到,医学生们的心路历程竟是如此的艰辛和曲折,而学医之路竟然是如此的荆棘坎坷。
当下的医患环境无论在社会大众还是政府高层看来,都有相当多的矛盾难以化解,我们常常会被骂声和牢骚塞满了耳朵。但其实,真的有一批人,他们有理想,有责任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洞察身边的世界。
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自身的努力换取丰衣足食,让妻儿衣衫不破烂,让父母安享幸福晚年。这样的愿望,我们真的该满足他们。毕竟医者白衣,沾满的不该总是血和泪。
经授权,整理后全文发出,望决策者们择取精华采纳之,此心可鉴。
(原文如下)
记者老师你好:
我曾经规培的医院是华西医院,国内规陪制度最大的推动者和始建者就是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老师。这项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好的,能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但很多地方太理想化。
「见闻」
我在华西上临床时的见闻如下:
首先很多老师就不规范,一个人一套,不管是用药还是操作,用前一个人教的后一个人会说你,另外很多老师根本不教,让你自己搞。
说到这我先介绍下华西麻醉科的运行方式,一个上级麻醉医师管2-3个手术间,每个手术间又有1-2名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规陪生,然后上级老师做麻醉基本上都是诱导完插完管就走,剩下的就是一线医生监护。
在这个过程中个别老师会教一些操作技巧和麻醉注意事项,但是大多数就是转身就走,很多聊天过的一线老师都抱怨学不到东西,至于外科规陪真的就是让人拉钩缝线。只有高年资进修医生和高年资博士才有单独手术(非重要步骤)的机会,每年华西内外科的规陪生实际上是很少的。麻醉科最多,因为麻醉科需要大量劳动力,光靠进修和研究生根本运转不了,每年规陪生结业新老交替时排班极度困难。
另外华西还为规培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有很多讲座和教学,但是由于是放在晚上7点左右,很多同学都没有下班根本参加不了。所以学习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很多实际因素限制。
「硕士每月1200,这是侮辱」
再说规陪的待遇以及就业问题。华西算是非常不错的,本科规陪一年级3000二年级3500三年级4000
硕士带规陪那种(专业型卓越计划一月1000).本科那种相当于是工作,但是三年结业后让你走人。
硕士相当于边读书边规陪,毕业后同样走人。去年国家下文件说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国家补贴30000,那么加上国家补贴规培生一个月就应该有4000-5000。但是医院直接说以前这个钱是医院帮国家出了现在医院不出了,所以待遇不变。
然后四川省人民医院去年规培生闹,规陪他们一个月只有1000多,规陪生去问国家补助哪去了,人事科的说就那么多,爱要不要不要就滚。成都其他医院,去年刚毕业的硕士同学去,规陪第一年成都3院是2000一月。
硕士毕业(因为以前的的硕士老人老办法,毕业没有规培证),读了8年医科的人这个钱要拿3年。
我的一个研究生朋友去找工作,成都一家市级三甲医院的的人事科给他说,本科规陪1000.硕士1200.博士1500。
他一个大老爷们回来就哭了,他说从小到大学了20年,这个钱还不如去肯德基打零工,去街边发传单,真的很侮辱人。
不可否认,华西,协和这些大医院规陪带教都有一定的系统和经验,软硬件也算跟得上。实际上就算是这些大医院水平都不一样,东部地区的软硬件和中西部简直是天上地下,福建儿童医院的麻醉科主任来华西讲课,下面惊呼不断,很多东西华西都没有。相差如此巨大怎么能说规范化?
而且协和黄宇光过来讲规陪,华西听课的规陪生直接炸锅,规陪理念方式及带教态度实在甩这边太远了这还是华西,华西的麻醉科可是全国第一哦
「基层规培」
和地市级规陪基地来学习规陪的老师聊天,这些老师的水平,他们自己坦言比我们学员都不如,然后他们自己也说不知道怎么教学生,这是规陪基地的老师哦,不误人子弟都算好了。另外他们来学习时还问了些问题,比如规陪生生活够不够,工作从早7点到晚10点(有时甚至到第二天1,2点),哪来时间学习思考处对象个人生活的问题?
工作时间太长,沦为机械人,没有时间总结思考然后提升,很多都是为干活而干活,回家累得倒头就睡,个人生活没有,还不说麻醉科到现在一堆年轻女老师连男朋友都没有,还有一堆结了婚怀不上孩子和流产的。我认识的毕业的规陪生中就有两个流产了。
「美国的制度」
然后这个制度说是模仿美国,但是很多地方都是虚有其表。前段时间美国的华人医学教授来讲他们的规陪,下面听的人也是炸锅,人家是一个导师带两个学生,固定搭配,包教包会,定期考核,考不过要拿导师是问,然后重新给学员分配导师。这边是没有固定老师,老师不管自己瞎干,学员没有固定老师,老师不对学员学习水平负责。
对比下美国的待遇吧,美国的住院医的收入20年前就够一家人生活,低年资住院医大概3-5w刀每年,高年资的有7-10w刀,高年资也就是所谓的专科培训,看似和国内差不多,但购买力差太大了,华西早就有专科医师培训,就是所谓的3+2后面的2。但实际2阶段的收入和一阶段相差无几甚至低于一阶段。
「医学规培生的“优越”生活」
然后说说自己吧,刚规培时,同学结婚什么的一送礼当月就囧了,然后家里每月还需要补贴我500左右,三年基本没有买衣服,
我的高中同学很多在银行,本科4年毕业就去的干了4-5年了,很多都是骨干,房子车孩子都有了,差距实在太大了。
然后再说规陪和研究生结合的事,很多人都说硕士和规陪结合不耽搁,但有多少人能读研呢?我本科的医学院临床一届学生1000多,每年能考上的也就200-300,剩下的必须以本科学历去规陪。
现在不说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成都的市级医院很多都不要了,这些人规陪完去哪里就业?在大医院规陪了3年去基层拿那么点工资他们会愿意?
「关于儿科」
当时本科毕业周围的人要考研时就没有一个愿意报儿科,累,危险,收入低。现在您也看到了,很多地方闹儿科慌。本科的都要,儿科再加个规陪,愿从业的人有多少我就不说了。其实儿科就是先兆,大多数人没有那么高的理想,就想有个安定的工作,能养家糊口。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基础的,满足生存。但是规陪制度不能够满足这个需求,市场会自然选择另外你可以去看看其他规陪的说的国家补助问题太黑了。但是华西医院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我就不说了。
我们其实支持规陪,这个制度是必要得,当时有个院士讲国家补助是良心钱,恳求各层不要克扣但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考察各种因素,充分调研,首先把带教队伍规范化,规陪基地的软硬件规范化,充分条件都不具备就直接上马。
「再说件事儿」
我觉得其实制定这个制度得大佬们不了解下面得情况,是自己很理想化地在搞,一个老师对本院的研究生说“你们年轻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规陪嘛”。现在研究生就这样在成都都找不到工作规陪3年后哪来工作?人家单位不要年轻的?
这些老板说的话很有“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有很多要高考的学生不了解医学的规陪制度,每年医学院的学生进来后知道要规陪大呼被坑了的人太多了,如果在高考指南上写清楚学业5年规陪3年试试?穷人家的孩子学不起医的!至于富人家的孩子…愿意在国内学医的和学其他轻松又优越的专业比起来我不知道能有多少。
我有两个本科同学,成绩非常好,人也踏实,就是家庭条件不好,放弃读硕参加规陪,现在只能回家那边基层医院,如果硕士规陪能有3000-4000一月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读研的机会,他们真是可惜了。我当时真的挺佩服他们读书的努力程度的,另外规陪还限制了有规陪证的人读硕士,有规陪证的人只能报考科学型硕士,不能报考专业型,很多本科参加规陪的人就恼火了,毕业要求不一样,他们大多数没能力或者精力读科学型的硕士。这批人的上升渠道就十分有限。
「涨工资?」
哦,对了,再给您说个事吧,去年科室有领导想给规培涨工资,在科室举手表决,大多数老师都不同意,为什么,就是涨了会分他们的钱。所以规培在这些老师的眼里就是廉价劳动力,帮自己赚钱的苦力。然后规培医生也不会从自己的劳动中得到任何报酬,对医院和职业没有归属感,工作不认真,不关心病人的治疗效果,得过且过的比比皆是。
虽然这种想法很俗,但是不可否认很现实,据我所知,有的医院会按劳动量给规培医生奖金,下午超过某时点就按小时给加班工资,他们医院的规培医生积极性就非常高。
「建议」
首先能考上研究生的有多少?以某医学院为例,第一,每届本科生1000多,能考上研的也就200-300,剩下的只有以本科身份参加规培。
第二,研究生分专业型和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毕业以后3年规培跑不掉。第三,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晋升考评仍以文章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这就需要硕士博士导师发章,而专业型研究生根本没有时间做实验发文章,这就导致很多导师不想收专业型研究生。而学生恰恰也不想考学术型(除非兴趣和职业向是科研)。
第四,可以说绝大部分地方的国家补助根本没到位,我身边的很多大医院(西南重镇省会城市)院方口吻是”以前这个钱我们帮国家发了,现在国家发钱了我们就不发了“实际文件是”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基础上国家补助“,而且国家补助人均有3-4W,很多医院只发1000多。
第五,除了北上广大医院以及部分医学院附属医院,可以说绝大多数医院没有规培资格。举两个例子,我所在医院就是最好的规培医院之一,这里的老师做手术教的东西都不一样,在一个老师手下用另一个老师教的方法会被骂。老师自己都不规范化还谈学生规培?
另外有很多下级规培基地的老师到我院学习规培制度坦言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带教,因为自己也是野路子。所以规培是一项不成熟的制度,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就匆匆上马,只考虑到好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规范化带教队伍落实好学院的生活保障,然后再考虑全面铺开的问题。华西的上面的人和下面的完全脱节,怎么搞得好?
最后再三拜托不要泄露任何个人信息,我是觉得老师您报道很客观很信任您,这话风险太大了,实在是觉得必须有人为那么多医学生出来说话才和您联系。再次感谢记者老师。
我的尾言:
学医之人的当下心态是迷茫的,一方面他们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又纠结于当下社会现实中,医疗环境的恶化和收入不均衡。
不得不说,虽然医生颇有社会地位,但仍只是极少部分顶尖级专家才能享受到真正良好的工作环境,无论是基层的乡镇医院还是北京大三甲,医生们每日面临的谩骂和安全风险,令他们寝食难安。
我仅是普通的一名记者,但我愿尽绵薄之力,以毕生之后续新闻生涯,为医患矛盾的化解,为医疗群体工作的改善尽心尽力!
当为医者鼓与呼,一生坎坷村夫子!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规培生#
71
冷暖自知
178
#华西#
84
#规培#
64
初忠是好的!但要符合实际啊!
152
外面的世界冷暖自知
176
这是中国的特色吗
205
好老师也要好好教教
194
哎,都不知道说啥子了
144
哎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