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耳聋有效手段
2014-03-12 佚名 聋人网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天津市有听力残疾人12万、言语残疾人0.8万;新生儿听力障碍患病率为2.5%。,每年约新发听障婴幼儿140名至160名。而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显示,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本市多家医院的耳鼻喉科专家对此提醒,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正确方法保护听力,能阻止或延缓听力障碍的发生、发展。 1、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天津市有听力残疾人12万、言语残疾人0.8万;新生儿听力障碍患病率为2.5%。,每年约新发听障婴幼儿140名至160名。而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显示,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本市多家医院的耳鼻喉科专家对此提醒,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正确方法保护听力,能阻止或延缓听力障碍的发生、发展。
1、宝宝初级耳科保健关注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平均每一千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5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关注先天性耳聋患儿,降低耳聋的发病率和及时发现、早期治疗聋儿是儿童初级耳科保健的重要内容。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马元煦主任医师说,近十年来本市广泛开展了初级耳科保健——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对每一个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初筛未通过的儿童定期复查及进一步确诊,极大地提高了先天聋儿的早期发现率和早期干预率,为他们回到有声世界、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问题是有些家长粗心大意,盲目自信乐观,延误了对先天性聋儿的早期干预治疗。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所谓“贵人语迟”的传统观点贻误了耳聋治疗的最佳时机。
2、听力体检是青年初级耳科保健,不健康用耳损伤青少年听力
专家们认为这部分人群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是用耳习惯不健康,不注重耳部卫生,其听力受损的首要症状是耳鸣。青少年学会保护耳朵,少煲电话粥、少使用耳机,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多注意定期检查孩子的听力。他特别提出过多使用耳机、经常泡KTV会让青少年出现噪音性听力损伤、这种听力下降往往不易察觉,但若干年后一旦发病,不仅很难找到合适的药物治疗,连助听器也不易配合使用。因此建议青少年用耳机听音乐或学外语应注意减小音量,最好能控制在40至60分贝,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
专家们建议:成人每天用耳机不超过3至4小时,并以间歇收听为宜,最好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让耳蜗有喘息的机会。一般人习惯乘车时调高MP3音量,这种做法极为危险。当感觉有持续性耳鸣,如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同时感到头晕、耳朵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查明原因、早期治疗。在用耳卫生方面,要保持外耳清洁,防止外耳损伤,剔除不良挖耳习惯,切忌用火柴棍、牙签、发夹等挖耳,以免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外伤性鼓膜穿孔;游泳时宜带耳塞,有外耳道耵聍、中耳炎病史者游泳前宜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
3、初级耳科保健能减缓老年耳聋,每年监测听力及时配助听器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高达11%。据此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和睦,也妨碍了与社会正常的联络沟通,由此造成的交流障碍,会使他们感到自卑和孤独,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会诱发和加重老年痴呆症。提醒老年人及其家属要摒弃“人老失聪,天经地义”的观念。日常生活中要有初级耳科保健意识,60岁后最好能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测,耳聋后要及时到专业机构配戴合格合适的助听设备。
建议中老年人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积极预防老年聋,尤其要注意避免“三高”,如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加速老年性耳聋的进展。
第一是合理饮食,限制脂肪的摄入,一旦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阻塞内耳微血管将导致听力迟钝甚至耳聋。
第二避免不良刺激。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戴着耳机收听电台节目听戏曲相声,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戴耳机会直接造成内耳损伤,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老年人也要注意一次戴耳机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第三慎用耳毒药物。避免应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等,老年人解毒排毒功能差,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内耳中毒而损害听力。很多老人有腰腿疼痛等关节毛病,对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制剂也应当慎用,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阿司匹林,可造成药物中毒性耳聋。另外,老年人发生听力下降后,及时科学验配助听器是保持现有听力的重要保健举措,建议老年人到大医院具有专业资质的验配助听器中心进行验配,并在医生指导下尽快适应助听器。如果助听器验配不当,不仅会头疼头晕,长时间佩戴还会损害听力,可能越戴越聋。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谢谢!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