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的会“碎” ,“心碎综合征”是啥病?
2020-03-06 MedSci梅斯 MedSci梅斯
两个有关心碎的案例美国一对夫妇94岁的Herbert和88岁的Marilyn在相伴度过71年之后,于同一天相继去世仅相隔12小时。俩人曾分享过维持婚姻的秘诀:时常表达爱意,并陪伴彼此在身边。医生称Marilyn的去世或与“心碎综合征”有关.50岁的张阿姨平素身体健康,生活规律,从没得过什么大病,可没想到2月前的一场变故,却着实让她闯了一趟鬼门关。当天张阿姨的爱犬不慎走失,急火攻心之下她没日没夜地寻
“心碎”真的是病吗?
在1990年,日本学者Sato首次发现:当人受到感情重创或身体承受重大疾病时,心脏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类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但却与冠脉阻塞无关,他将此种现象称为“心碎综合征”。这种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大约为1:9。由于此类患者在左心室造影中显示收缩末期心室基底部室腔内径细窄,而心尖部却明显圆隆外膨,就像日本人用来捕捞章鱼的瓶子,因此又将其命名为TakoTsubo综合征(日文Tako是章鱼,tsubo是瓶子)。
“心碎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比如极度的情绪波动(如惊恐、大喜大悲)、外伤或手术导致的剧烈疼痛、分娩、严重感染等,一般可以逆转。患者往往表现为持续的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酶轻度升高,一般都会在急诊被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脉造影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冠脉狭窄,这类病人一般也没有太多的心脏病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据统计,在急性心梗的疑似病例中,有1%—2%的患者实际上是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的机理是什么?
心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的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应激所致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引起大量儿茶酚胺快速释放,整个心血管系统处于儿茶酚胺风暴中,从而导致直接的心肌毒性反应,诱发多支冠脉小血管痉挛及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同时造成心肌细胞水平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最终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凋亡。
“心碎综合征”的后果很严重吗?
此类患者的预后一般是良好的,生存率约95%-98%,通常4到8周就可以完全康复,但也有10%的患者会复发;此外有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有死亡风险。建议大家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要提高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重视。
“心碎综合征”需要怎样的治疗?
在发病的急性期,主要针对相关并发症来进行支持性治疗,比如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以采用机械辅助治疗;对于心室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用抗凝药物;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发作应立即进行电除颤、心肺复苏等。在病情进入稳定期后我们依然提倡长期的预防性治疗,比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心室结构改变后的左室流出道梗阻风险;ACEI或ARB类药物已被证实有预防“心碎综合征”复发的作用。建议患者对于情绪剧烈起伏、外伤或疼痛、巨大生活变动等相关诱因加以管理,尽量避免;有情绪控制障碍的患者可以借助于心理学的专业干预来稳定情绪。建议患者每3-6个月定期来心内科门诊随访,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
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心病乃需心药医”,情绪的平稳管理是养心护心的关键。规律的作息与锻炼,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不乱于心,不畏于情”的心态修养,更是为我们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关键元素。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而且强大的心脏。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综合征#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