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失温症及其防治
2012-11-23 佚名 北京急救中心
11月9日凌晨,延庆四海镇九眼楼风景区7人被困,120、110、119联合出动。急救车组到现场与民警,消防和村民步行进景区寻找。夜5时车组回报,7位驴友已找到,其中两人不幸遇难,考虑为寒冷导致低体温造成死亡。 失温在医学上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的症状。 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
11月9日凌晨,延庆四海镇九眼楼风景区7人被困,120、110、119联合出动。急救车组到现场与民警,消防和村民步行进景区寻找。夜5时车组回报,7位驴友已找到,其中两人不幸遇难,考虑为寒冷导致低体温造成死亡。
失温在医学上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的症状。
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假如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大风、缺氧,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也极易发生失温。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的直接后果是内分泌紊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体温过低并不仅发生于登山运动,也可能发生于任何户外冰雪运动。同时体温过低也是落水者的第一大杀手。在登山过程中,预防体温过低除了选择适当的御寒衣物外,自我保护及抢救、保护失去活动能力的登山者是最重要的防御措施。
体温过低的危险是易于理解的。死于体温过低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有经验的人知道,我们平日所说的“打寒战”(发抖)是轻微的失温,如果失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会停止发抖。穿着湿衣物、暴露在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大提高。注意,失温是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极度严寒引起的。流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
失温的预防措施
1、避免淋湿全身
2、避免暴露在寒风中
3、避免或杜绝产生脱水现象。
4、注意保暖防水措施,户外运动注意保持体温,保证内衣干燥是很重要的。
失温的急救原则
失温的治疗要从避免散发更多的热量开始,让患者不再暴露在寒冷中。首先应脱去湿衣物,换上干衣服,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
如果只能现场救治的话,将热水带包在厚手套或袜子里,放在患者的腋窝或腘窝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
如果患者仍有吞咽能力,给其服用热而甜的流食。如果患者呈半昏迷状态,不必喂他喝水。失温的治疗应持续,直到患者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时候,需要借助于他人的身体直接接触,才能让患者暖和过来。
对于严重的失温,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苏术,并尽快需要将患者尽快转送到医院治疗。失温的患者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心律失调。
对失温患者突然加温会导致患者休克。严重失温的患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恢复正常体温,这一段时间里必须时时观察。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在极高山区条件充分的可以考虑吸氧。在行军途中被困于风雪的,应在最短时间内设置营地,或挖雪坑、雪洞躲避风雪。有一个流传下来的传说是两个人裸体贴身睡一个睡袋,最好是鼻子对鼻子,这样不容易冻死。
户外提示:
人体正常体温35.8-37.8℃,一般在下午15-17时最低。
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于平地,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气温垂直递减率=6℃/Km)。体温在环境影响下通过蒸发(Evaporation)、辐射(Radiation)、对流(Convection)、传导(Conduction)而降低。
除非温度每天都接近30℃,永远记得在身边多带件衣服,大塑料袋也能短暂地防风防雨;“-30℃的寒风”和“-10℃的绵绵细雨加强风”相比,后者更容易引起失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失温症#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