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这个养蝴蝶的小哥,大概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科学家的浪漫吧

2016-07-11 佚名 英国那些事儿

今天要讲的这位小哥,Tim Wong,28岁,是加州科学院的水生生物学家他的日常工作,是研究并照顾博物馆里的38000多种生物比如给爪哇刺鱼喂食照看白化病鳄鱼或者用装满小虾的玩具球喂章鱼工作之余,小哥有个很浪漫的爱好——养蝴蝶不是一般的蝴蝶,而是加州马兜铃燕尾蝶加州的旧金山曾是这种燕尾蝶的主要栖息地,但由于近年的城市发展,它们数量锐减濒临灭绝Tim在小学时就对蝴蝶充满兴趣,他经常花整天时间在家附近

今天要讲的这位小哥,Tim Wong,28岁,是加州科学院的水生生物学家

他的日常工作,是研究并照顾博物馆里的38000多种生物

比如给爪哇刺鱼喂食

照看白化病鳄鱼

或者用装满小虾的玩具球喂章鱼

工作之余,小哥有个很浪漫的爱好——养蝴蝶

不是一般的蝴蝶,而是加州马兜铃燕尾蝶

加州的旧金山曾是这种燕尾蝶的主要栖息地,但由于近年的城市发展,它们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Tim在小学时就对蝴蝶充满兴趣,他经常花整天时间在家附近的草地里寻找各种蝴蝶并带回家饲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与繁殖过程

几年后他发现马兜铃燕尾蝶快要在这个地区消失之后,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蝴蝶繁衍下去

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燕尾蝶的幼虫只食用一种同样在这里快要绝迹的植物——加州马兜铃

他向旧金山植物园求助,终于讨要来了几株幼苗,种在自家后院

又从一个友人那讨来20多只燕尾蝶幼虫后,小哥养殖燕尾蝶的计划就正式开始了

为了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日照,避免蜘蛛和鸟类的捕食,小哥为蝴蝶们搭了一座小花园

燕尾蝶们将在此完成生命的繁衍与循环

小哥会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芝麻大的虫卵收集起来,带进屋内孵化

长成毛毛虫后再把它们带出来放回花园中

直到它们结成蝶蛹

由于具体品种的差异,蝶蛹的孵化时间从几星期到两年不等

蝶蛹通常会在春天破茧成蝶,但蝴蝶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5周

在小哥的精心照料下,花园里的马兜铃草已经繁衍了200多株

因为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合适的生活环境,燕尾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Tim开始把幼虫们转移到当地植物园,期望它们能适应那里的生活

截至去年,小哥已经向植物园运送了数千只燕尾蝶幼虫

“从2012年开始,植物园里燕尾蝶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它们在树丛间飞来飞去,啃食叶子,交配产卵,第二年又会冒出更多!看来我的工作真的奏效了!”

嗯……就是一个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一群小昆虫免遭灭亡的小哥

或许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科学家的浪漫”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精神疾病往往也是天才?科学家说不!

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科学家说不。 在1998年以前开展的29项相关研究中,15项研究根本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任何关联,9项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而另外5项研究则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科学家找不到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的科学理由。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提起文森特-威廉-梵高、弗吉尼亚-伍尔芙、罗宾-威廉姆斯等人的名字,许多人可能并不会感

Science:意大利政府克扣科学家“工钱”,引发全国性运动

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对本国政客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达到忍无可忍了,他们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对抗国家当前研究体系的运动。科学家们呼吁政府取消多年来的预算限制,并且抵制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来意大利工作。 上周四,几百名研究人员与学生们在罗马Sapienza大学商讨他们的集会方案。 该运动的导火索是由几周前Sapienza的物理学家Giorgio Parisi的一封刊登在《Nature》杂志上的公开信

不疯魔不成活,那些不走寻常路的科学家们

科学家们总是让人敬仰的,就像游戏里的上仙,各种装备技能爆表!不过有那么些科学家到一定时期,不知道是不是打开方式不对,剑走偏锋疯狂又诡异!1搭建强奸架,争议缠身的心理学家哈洛(Harry F. Harlow )美国比较心理学家,意图找出什么是爱,在他的实验室里有设计了一个“强奸架”——猴子的强迫交配机,更引起争议的实验设备是“绝望的坑”—小猴子会被放置在一个小隔离室长达一年,且没有任何生物接触。他认

这些年,科学家对癌症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肿瘤的发生不是小概率事件。据统计,大约4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被诊断出某种类型的肿瘤。肿瘤的成因和发展因人而异,但患者们往往都有着不尽人意的结局。 不过,随着过去几十年内科学家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入,这也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机会。 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常认为只要能够在早期及时诊断出肿瘤,就可以最终治愈它。那

盘点:科学家教你如何利用脑洞大开的特技干掉癌细胞

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在揭示癌症发生机制及耐药的新型通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时科学家也开发出了多种抵御癌症的新型疗法及预防措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癌症化疗法、放疗法,以及癌症免疫疗法等方法。 而如何靶向杀灭癌细胞呢?科学家们有着不同的方法。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卑尔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癌细胞扩散的特殊蛋白,那么

评论:科学家当“网红”并非坏事

最近,国内某自媒体推出了“科学家直播”的“新玩法”,让一些科学家过了一把“网红”瘾,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科学家该不该当“网红”的讨论。“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随着新型传播手段的增多,科学家“网红”日渐涌现。今年4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微博。结果不到两小时,粉丝破35万,让这位科学家在中国网友中又“火”了一把。5月,蛰伏10年后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同样被不少媒体评为“网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