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6月25日电 /美通社/ -- 2017年6月23日,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国内多个分中心参与的“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6YF1301500,项目PI:缪中荣)在首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
启动会在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教授的主持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北京市急救中心张文中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晨教授,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缪中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及石药集团董事、执行总裁王振国先生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的分中心的专家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国家卫计委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达到200万,而且40%-50%是脑大血管堵塞导致,若不及时救治,将留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脑大血管取栓技术无疑给大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这一技术要求在发病6-8小时内进行,如何改进急救流程、缩短救治时间以及提高公众对取栓的认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陇德院士表示卒中救治的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改善我国卒中急救体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关键。国家“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是提高卒中急诊救治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区域化医疗发展战略和分级诊疗策略、整合利用各级医疗资源的一个大胆尝试。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变脑卒中急救流程,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化救治模式,成为未来驱动中国脑卒中急救医疗体系划时代变革的一个典范。
王陇德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拥军介绍,在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专项中,重大慢病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国家一共投入17.4亿提供科技支撑。国家对于慢病的规划,一是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二是把所有功能转向临床需求,此次缪中荣教授牵头的血管病治疗项目正是科技改革后的第一批慢病项目。
王拥军院长
北京市急救中心张文中主任表示将通过“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加强脑卒中急救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学的卒中协同急救机制,畅通院前院内衔接与绿色通道,缩短急救时间;推动卒中急救的规范化、标准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晨教授对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 “重大慢性疾病分级诊疗信息化协作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和“北京市卒中院前院内一体化协同救治系统示范建设”项目做详细介绍,本课题的启动是国内第一个脑卒中急救流程管理 APP “天坛急救”首发,标志着中国脑卒中急救真正开启了互联网+的模式。
“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缪中荣教授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项目时,表示本课题的实施基于互联网呼救系统,充分借鉴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及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课题的实施经验,探索急救医疗及临床研究的多种运作机制,从而带动各级医疗单位卒中急救发展,优化卒中急救流程,提高卒中急救能力,减少时间延误,为更多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机和提供优质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介绍“十三五”重大课题子项目 -- “丁苯酞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疗效研究”。丁苯酞作为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新药,从“九五”到“十三五”一直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努力。此课题开启了继国际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发表后首个与血管内治疗联合应用的药物研究。
石药集团董事、执行总裁王振国先生表示,石药集团作为我国制药工业的代表,在脑卒中这场慢病防控的浩大工程中,将以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期待“血管内治疗+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该项目中取得更佳疗效,最大化利益广大患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缓医疗为本次大会提供全程直播。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缺血性卒#
0
#缺血性#
44
#关键技术#
77
#再灌注治疗#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