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Ann Rheum Dis:一项荟萃分析:JAK抑制剂是否会增加恶性肿瘤风险?

2023-07-27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与TNFi相比,JAK抑制剂与更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关,与安慰剂或甲氨蝶呤没有关联。

JAK抑制剂是一种干预炎症信号传导的治疗方法,被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一项长期观察发现,JAK抑制剂托法替尼可能与恶性肿瘤风险增加有关。然而,其他JAK抑制剂及其在不同疾病和人群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本荟萃分析包括所有已批准用于不同适应症的JAK抑制剂的随机临床试验(RCTs)和长期扩展(LTE)研究,以检验JAK抑制剂与TNFi、安慰剂或甲氨蝶呤相比,是否会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

截至2022年12月,研究团队对各大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搜索,旨在找出有关JAK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脊柱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或特应性皮炎成年患者中与安慰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NFi)或甲氨蝶呤对比的II/III/IV期随机临床试验(RCTs)和长期扩展(LTE)研究。然后,通过进行网络和两两比较的荟萃分析,估计JAK抑制剂与不同对照组之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IRR)。

研究结果显示,在62个符合条件的RCTs和16个LTE研究中,总共有82,366人年的患者接受了JAK抑制剂治疗,安慰剂组为2924人年,TNFi组为7909人年,甲氨蝶呤组为1074人年。在RCTs中,总恶性肿瘤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15例,而在合并的RCT和LTE数据中为每100人年1.26例。在网络荟萃分析中,包括非黑素瘤皮肤癌(NMSCs)在内的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在JAK抑制剂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IRR 0.71;95% CI 0.44至1.15),以及在JAK抑制剂组与甲氨蝶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IRR 0.77;95% CI 0.35至1.68)。然而,与TNFi相比,JAK抑制剂与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有关(IRR 1.50;95% CI 1.16至1.94)。

RCTs中所有恶性肿瘤(包括非黑素瘤皮肤癌)风险的网络荟萃分析估计结果

本研究具有多个优势,汇总多个已获批准的JAK抑制剂的数据,不受疾病适应症的限制;包含TNFi和甲氨蝶呤组的数据,便于比较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纳入RCT和LTE数据,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患者暴露的人年数。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TNFi相比,JAK抑制剂与更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关,与安慰剂或甲氨蝶呤没有关联。

原始出处:

JAK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malignancy: a meta-analysis across disease indications. Ann Rheum Dis. 2023 Aug;82(8):1059-1067. doi: 10.1136/ard-2023-224049. Epub 2023 May 29. PMID: 37247942; PMCID: PMC1035957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评估GTAEXS617在晚期实体瘤中作用的1/2期“ELUCIDATE”试验招募了首位患者

临床前发现的非侵入性PD生物标志物将会与临床试验一同进行确认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干细胞疗法,增强脑转移肿瘤免疫治疗

尽管近年来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仍然有限。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约有60%会发生脑转移。虽然放疗、靶向治疗、手术等多学科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脑转移。

肿瘤合并房颤如何抗凝治疗?怎样平衡利弊?

癌症与房颤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大出血,颅内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掌握其抗凝治疗的指征和策略至关重要。

Investigative Radiology:增强MRI癌症靶向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在肿瘤组织的各种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中,外域B纤连蛋白(EDB-FN)是设计临床上可转化的靶向GBCA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

肿瘤患者小心“休息过头”!久坐不动死亡风险更高!

毋庸置疑,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已经越来越明确!

Nature子刊:雷群英团队发现BCAT1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该研究发现并鉴定了肿瘤细胞中BCAT1的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进而揭示了BCAA通过细胞内代谢的区室化调控和代谢感知。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