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七大要点
2016-12-26 卢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 32:
近期,为了能更好实施心血管手术中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出血,规范抗纤溶治疗,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了《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要点如下: 1. 术前要评估出血和输血风险。患者年龄≥70岁、术前红细胞减少(包括低体重和/或术前贫血)、急诊或复杂手术(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预计体外循环时间),为出血和血制品输入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为了能更好实施心血管手术中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出血,规范抗纤溶治疗,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了《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要点如下:
1. 术前要评估出血和输血风险。患者年龄≥70岁、术前红细胞减少(包括低体重和/或术前贫血)、急诊或复杂手术(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预计体外循环时间),为出血和血制品输入独立危险因素。
2. 术前应尽量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除急诊手术外,术前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考虑血栓弹力图等血小板功能检查。
3. 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
(1)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
(2)虽然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但预计经过超滤,停机时血红蛋白可能>8 g/dl,则体外循环中不输入红细胞;
(3)输入机器余血和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仍然<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
(4)非体外循环手术,术中血红蛋白<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
(5)血红蛋白虽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排除其它因素(氧耗增加、心排血量低、组织灌注不足等)后可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
4.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标准:
(1)PT>1.5倍正常值(INR>1.6),APTT>2倍正常值,伴手术创面弥漫渗血;
(2)大量输入库血(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约70 ml/Kg);
(3)血液回收成品血量>2000 ml;
(4)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5)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6)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7)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肝素耐药。
5. 血小板输注标准:
(1)血小板计数<50×109/L;
(2)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长(>6 h)及大量输入库血;
(3)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
6. 对于氨甲环酸,推荐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负荷量在麻醉诱导后、外科切皮前不少于20 min 泵注,随后维持量在手术过程中持续泵注。以个体化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采用如下剂量:
(1)大剂量:出血高风险,负荷量30 mg/kg,维持量20 mg·kg-1·h-1;
(2)中等剂量:出血中风险,负荷量20 mg/kg,维持量15 mg·kg-1·h-1;
(3)小剂量:出血低风险,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10 mg·kg-1·h-1;
在全部外科手术过程中,氨甲环酸的总量应该控制如下:非体外循环手术,20~30 mg/kg;一般体外循环手术,80~100 mg/kg;二次手术、大血管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100~150 mg/kg。
7. 小儿心血管手术,仍缺乏氨甲环酸理想剂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实践中,需要根据患儿出血风险、拟施手术类型、临床中心的实践经验等合理制定氨甲环酸的使用剂量。
来源: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 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血管外科#
84
#治疗指南#
58
#手术期#
50
不错。。。。
72
#外科手术#
68
#血管外科#
75
#血液管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