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urgery:扩散张量成像: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生物标志物?
2017-04-20 phylis MedSci原创
背景: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描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进程,且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指标的生物标志物。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BI中研究较多,但是在aSAH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脑DTI成像作为TBI和aSAH的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指标的可行性。方法: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 = 20)或aSAH(N = 23)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综合监测研究中,22例患者(
背景:需要一个能够更好地描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进程,且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指标的生物标志物。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BI中研究较多,但是在aSAH中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全脑DTI成像作为TBI和aSAH的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 = 20)或aSAH(N = 23)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综合监测研究中,22例患者(TBI,N = 12,aSAH ,N = 10)在创伤后约12天(中位数12天;间距范围,12-14天)获得DTI数据。行全脑DTI成像,且进行以下参数的量化: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弥散率,轨迹长度,和重建纤维轨迹的总数。比较TBI和aSAH患者的DTI参数,在6个时应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估TBI及aSAH相关的死亡率和功能预后。
结果:发现生还者和死亡者的FA值(P = 01),轨道的总数(P = 03),和平均轨道长度(P = 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在TBI与aSAH患者中,各种DTI参数的结果之间存在一致性。
结论:在受伤后12天进行评估的DTI参数,与严重的TBI或aSAH患者6个月后的死亡率相关。TBI和aSAH患者存在相似的模式。这支持DTI作为临床研究的早期终点,并可用于预测晚期死亡。
原文出处:
Sener, Süleyman, Van Hecke, Wim MSc, 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 Possible Biomarker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eurosurgery. December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扩散张量成像#
76
#严重创伤#
110
#蛛网膜#
108
#GER#
72
#创伤性#
76
#标志物#
101
#surgery#
59
#创伤#
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65
#ROS#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