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core可能成为新的期刊影响因子标准
2021-02-18 网络 网络
自从Elsevier 重磅推出CiteScore后,一直被认为是IF的强有力竞争者,CiteScore取代IF之声也是不绝于耳。随着IF与CiteScore之间的较量逐步升级,两者间的比较也成为学术界
自从Elsevier 重磅推出CiteScore后,一直被认为是IF的强有力竞争者,CiteScore取代IF之声也是不绝于耳。随着IF与CiteScore之间的较量逐步升级,两者间的比较也成为学术界经久不息的话题。
在CiteScore刚刚推出时,还有很多缺陷,但是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CiteScore越来越受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接下来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比较CiteScore和IF:
1 CiteScore以及对应的数据库Scopus是免费的。而IF对应的Web of Science是收费的(如果你觉得你可以登录,那是因为学校帮你付了这笔钱)。
2 Scopus数据库涵盖了更多的期刊,约22000本,其中中文期刊显著增加。可见CiteScore对多语言期刊的重视,以及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而IF对应的SCI期刊是区分了严格等级的,从ESCI,到SCIE,再到SCI(你所不知道的SCI, SCIE, 和ESCI)。一本杂志的SCI升级之路很漫长,而且对国人中文以及其他语言期刊并不友好。但是,并不是说“兼容并包”的Scopus数据库就更优越。恰恰相反,Scopus数据库在近年来的期刊诞生潮中,很难做到严格保质的把关,不免会出现漏网的“水刊”和掠夺期刊,或者误剔除优质正牌杂志。
3 CiteScore的指标算法比IF需要更广的年限,即连续三年的发表文献数量在第四年的引用次数。而IF是连续两年的发表文章数量在第三年的引用次数。至于是三年还是两年更好,目前尚存在争议。具体分析也可以参见我们上次的推送。
4 在纳入发表文献数量时,CiteScore更强调范围,而较少限定发表文献的类型,即所有发表的Letter,Correspondence, Comments, Communicaton, Editor都算发表的文章数分母(远远大于SCI文章数分母)。因此,很多杂志的CiteScore排名与IF排名相比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5 CiteScore虽说可能跟IF相比有更优越之处,但是目前国内整套科研评估体系、学位学术衡量、职称评价、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全部与IF挂钩。在过去几十年建立的国内学术生态不可能在短时间摒弃IF转投CiteScore。在可预见的未来,即使CiteScore表现抢眼反超IF,整个IF学术系统仍然会稳步向前。因此,CiteScore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追上IF评价体系和学术生态。
最后用一个table总结一下:
CiteScore一经推出,学术界人士普遍表示支持。多数人认为,影响因子是应该有个对手了,只要有进步,有比较都是好的,我们不要一家之言!本人也认为,影响因子已经在评价指标第一把交椅上坐得太久了,以致现在负面影响隐隐有超过积极影响的架势,也是时候有另一个因子取而代之了。但是影响因子毕竟在学术界还是影响深远,全盘否定而推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指标有可能是操之过急。CiteScore在计算方法上与影响因子大同小异,虽然只是治标,但可能更加符合现在的需求。无论如何,有创新总是好的,多元化的计量评价指标才能让评价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 #梅斯医学科研互助群# 欢迎您的加入,添加【梅斯医学科研助手WeChat:medsci_2021】邀您进群! 【社群简介】👉 梅斯医学目前已建立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30个科室的学习交流社群。 【入群福利】👉 群内可实时交流病例,提问同行,跨群讨论,每天更新前沿医学资讯和指南共识,每周推出至少1场专业直播,不时共享科研干货,入群即可获得100份SCI写作攻略!
69
#CIT#
57
#CORE#
89
好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