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脂针的并发症 目前唯一获批溶脂针是Allergan旗下的Kybella,由美国FDA和台湾药监局认证,它获批的适应症是用于颏下脂肪堆积,也就是双下颌的位置,没有批准使用于其他部位,所有临床试验也只用于消除颏下脂肪堆积,不能保证用于其他位置的安全性(这句话必须划重点,跟我们今天的科普有关)。 Kybella溶脂针通过诱导脂肪细胞溶解发挥作用。通常报道的皮下注射的副作用包括疼痛、红斑、局部血肿或水肿,注射时有热感或灼热感。虽然Kybella具有局部的促炎作用,但对这种药物有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Kybella可以用于那些正在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求美者吗? 在此,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案例,就是一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她在双侧颌面注射Kybella溶脂针后,继发了腮腺炎。 并发症详情 这是一位70岁的白种人妇女,她在一位眼外科医生的私人诊所寻求下颌缘脂肪,地点在温哥华。她曾接受过面部和颈部的医美项目治疗(如肉毒毒素、IPL、Thermage热玛吉),没有出现过并发症。 她过去的病史是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症,服用双氯芬酸和硫唑嘌呤。她以前没有面部炎症、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 当时在注射前医生给予布洛芬400 mg,醋氨酚1g,用于止痛。根据下颌线解剖变化,测量了下颌和颏部下区的脂肪(图1A是她术前的样子,这是一个优雅的老太太)。 图1A(术前) 医生注射的剂量是:2ml的Kybella+1ml的曲安奈德后注射到每侧真皮下脂肪。注射的时候特别注意将皮肤与骨分离,以避免伤及下颌神经。每侧给药2.0mL。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冰敷大约10到15分钟。 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右侧面部疼痛和麻木。检查显示右下颌部轻度红斑及肿胀,无硬结、分泌物或瘀斑(见图1B)。有轻微的嘴唇不对称,因为右侧肿胀大于左侧,她有张口困难。口服强的松25 mg/d,连续10天,5d后增至50 mg/d。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后,由于缺乏临床症状的改善,类固醇被停用。 图1B 在治疗后的一个月里,对面部骨骼进行了CT扫描,影像结果显示右侧腮腺肿大,弥漫性改变与持续炎症过程一致(见图2)。未发现肿块、淋巴结肿大、腮腺导管结石或面骨异常。 图2 医生嘱患者使用环丙沙星500 mg,每日2次,持续1周,患者的症状开始客观改善。在6个月的随访中,她报告说仍在恢复中,但是检查显示右侧腮腺肿大后面部不对称有明显改善(见图3)。 图3:依然是那个优雅的老太太 可能的发生机制 1 Kybella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物理上破坏细胞膜,脂肪比其他组织对这些细胞溶解作用更敏感。脂肪细胞细胞壁的破坏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首先吸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被释放的脂类,然后是促进随后的新结缔组织形成的成纤维细胞。 2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局部注射部位的不适、疼痛、肿胀和瘀斑,而较少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下颌神经边缘损伤、吞咽困难或皮肤溃疡。在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先前记录在案的腮腺炎并发症病例。 图:溶脂针常见并发症 3 医生们相信这种独特的表现可能是多因素的,但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先前存在的类风湿关节炎。众所周知,此类患者循环炎症通路被上调--包括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物、免疫复合物和脂质改变。在这些促炎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促进脂肪细胞“炎症状态”的关键分子,能够显著改变正常的组织行为。因此他们对细胞因子刺激更敏感。 4 最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也有器官末端效应,例如外分泌腺体,包括腮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此外医生还认为很有可能这个患者在注射前已经有了亚临床性腮腺炎。 5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腮腺炎是单侧的,并且没有被强的松完全抑制。其他考虑因素包括直接穿刺腮腺的可能性或Kybella在腮腺内扩散的可能性,尽管在手术时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睡眠习惯也被认为是导致面部肿胀的一个因素,但患者否认有任何倾向于睡在受影响的一侧。 希望这个并发症案例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Kybella在国外上市时间还不久,所以笔者认为要多关注并发症,才是正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风湿免疫#
64
学习
82
学习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