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巴雷特食管(BE)?
亦译为巴瑞特,是指食管下端有不正常的柱状上皮覆盖,称之为Barrett食管,又称barrett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和食管炎综合征。
普遍认为是获得性,并与反流性食管炎密切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1950年Norman Barrett首次提出,1957年确认,已渐为人们所关注。
Barrett食管是经内镜诊断,一般认为须距食管胃接合部至少有3cm以上处的柱状上皮覆盖,才能称Barrett食管。也有人认为Barrett食管是先天性的,因胎儿发育时期,食管的柱状上皮以后被鳞状上皮替代。异位柱状上皮残留于食管可在食管任何部位发生。
二、症状体征
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随病变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
1 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狭窄;
2 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
3 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
4 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
有些病人早期有烧心症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血。
少数穿孔或侵入胸膜腔引起瘘管或进入其他邻近器官出现症状。
三、Barrett食管的诊断
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标准如下:
内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的交界线(齿状线、Z线、SCJ)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1cm(图3A),病理证实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可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
内镜医师在诊断巴雷特食管时要应用Prague CM分型描述化生改变的范围,包括圆周范围及最大长度;
为明确有无肠化及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对全周型病变建议纵向每间隔2cm的四壁分别活检1块,舌型病变每2cm最少活检1块;
对巴雷特食管但缺少肠上皮化生者,3~5年内应再次予以内镜检查并活检。
图3 巴雷特食管模式图及内镜下形态分型图
3A模式图 3B全周型巴雷特食管
3C舌型巴雷特食管 3D岛型巴雷特食管
由于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认的癌前病变,所以巴雷特食管的诊断很重要。对于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既要包括内镜下诊断也要包括病理诊断。诊断巴雷特食管首先要确定胃食管结合部。其次,诊断巴雷特食管还需要判断鳞-柱上皮交界,即食管下端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交界构成的齿状线结构,亦称为Z线,当发生巴雷特食管时,齿状线上移,即发生了胃食管结合部与鳞-柱上皮交界的分离。
四、巴雷特食管内镜下分型
1、按化生的柱状上皮长度分型:
①长段巴雷特食管: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cm;
②短段巴雷特食管: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为1~<3 cm。
2、按内镜下形态分型:全周型、舌型及岛型(见下图)。
全周型
岛型
舌型
3、Prague CM分型:“C”代表全周型化生黏膜的长度,“M”代表非全周的化生黏膜的最大长度。如C2-M4表示食管全周柱状上皮长度为2cm,非全周的柱状上皮最大长度为4cm;C0-M4则表示无全周型柱状上皮化生,化生柱状上皮黏膜呈舌状伸展,长度为4cm。
由于80%食管腺癌发生在巴雷特食管基础上,而巴雷特食管黏膜瘤变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无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低级别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到高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最后发展为食管腺癌。
因此,巴雷特食管在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
(1)无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
(2)不确定异型增生(不确定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
(3)低级别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
(4)高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
(5)黏膜内癌。
1A:三角形发红;1B:贲门糜烂型;1C:息肉样隆起型;1D:混合型
(1)0-Ⅰ型(隆起型):0-Ⅰp型,带蒂息肉型;0-Ⅰs型,无蒂息肉型;
(2)0-Ⅱ型(平坦型):0-Ⅱa型,平坦隆起型;0-Ⅱb型,完全平坦型;
(3)0-Ⅱc型,平坦凹陷型;
(4)0-Ⅲ型(凹陷型):病变凹陷较深,病变覆盖整个凹陷面。
1、实验室检查:
食管动力检测B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下段压力减低,容易形成胃食管反流,且对反流性酸性物质的清除能力下降,因此通过对患者食管内压力及pH进行监测,对提示BE的存在有一定参考意义。一般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1.33kPa为功能不全。Ranson等经实验测定正常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2.6kPa±7kPa,而在广泛性BE患者为0.97kPa±3.46kP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当内镜不能确定食管下段边界时,还可在测压指导下进行活检。
2、其他辅助检查:
(2)内镜检查
全周型: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3cm以上。
岛型:齿状线1cm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
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半岛状。在Barrett上皮可以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反复不愈的溃疡可引起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溃疡、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
(2)狭窄
(3)恶变
(4)胃肠道出血
(1)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s):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
3)其他:
(2)内镜治疗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内镜下消融治疗(endoSCopic ablation therapies,EATs)已应用于临床。
(3)外科治疗
(1)BE伴严重的症状性反流,内科治疗无效者。
(2)食管狭窄经扩张治疗无效者。
(3)难治性溃疡。
(4)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
手术方式有多种,一般选择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宜作食管切除术。对于抗反流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抗反流手术能够缓解反流症状,使溃疡愈合和改善狭窄,但不能逆转BE上皮,更不能逆转异型增生进展为腺癌。
(4)射频消融技术
射频治疗是一种热凝固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这一特点实现治疗的。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过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此方法安全,有效,简单。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RET#
97
#Barrett食管#
92
#食管#
67
#Barrett#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