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柯晓燕教授:较晚诊断的孤独症谱系障碍
2022-03-24 柯晓燕 “神经时讯”公众号
较晚诊断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指在幼儿期后被诊断的任何患者,也就是首次诊断为ASD的年龄大于等于6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柯晓燕教授
较晚诊断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指在幼儿期后被诊断的任何患者,也就是首次诊断为ASD的年龄大于等于6岁。比如:一个15岁女孩初中升入高中后,突然出现行为失控和进食障碍,来医院就诊后发现不仅仅是进食的问题,还有明确的社交障碍及刻板的兴趣行为。
导致ASD晚诊断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如:疾病意识的缺乏、筛查诊断工具的缺陷、家庭功能的不良以及医生的诊疗水平;也有患儿内部的原因,如:认知语言发育正常;核心症状轻微;以及共患的其他问题更为突出或更易识别,常见的有语言发育迟缓智能障碍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由于诸多因素,家长或老师并不能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孤独症。
因此,临床医生要特别关注以下列问题为主诉的学龄孩子:
(1)过度好动的孩子,跑出教室的孩子;
(2)学习障碍突出的孩子,或者明明会也不做卷子的孩子;
(3)上课自己玩、做自己事情的孩子;
(4)不愿讲话、在学校特别安静的孩子;
(5)特别守规则,不能接受变化的孩子;
(6)情绪极端的孩子等。
这些往往是学龄ASD的疾病线索,医生要沿着这些线索,展开完整的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心理评估,及时正确地给出诊断。
成人诊断ASD通常比儿童青少年期诊断ASD更困难,因为在成人中一些ASD症状可能与其他心理健康障碍的症状重叠,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建议及时转介给具有ASD经验的临床心理或精神科专业人员。绝大多数成年ASD患者认为,即便在成年后才对ASD做出诊断,还是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过去所经历的痛苦,确定自己的长处,并获得正确的帮助。
总之,ASD晚诊断的现象仍十分常见,即使在既往评估阴性的人群中。学龄期晚诊断的ASD常见于那些可能被认为发育迟缓、多动、学习障碍、古怪的孩子中。青春期和成年期才被诊断出的ASD,往往是新出现了其他问题,常见的共患疾病有焦虑、强迫、应激相关障碍、进食障碍等。对于晚诊断的ASD的干预,首先要处理突出的、干扰性最大的共患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促进其交流能力,注重其特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
103
支持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