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防控耳聋须从精准诊断入手

2017-03-06 科学网/张思玮 科学网/张思玮

3月3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的听力残疾人已达2780万,听力障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其中,约有60%的耳聋与遗传相关,如果加上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我国每年新增的听障儿童超过6万。为了更好地熟知耳聋基因筛查等先进生物技术在耳聋防控上的"威力",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还特意举办了"爱耳日-



3月3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的听力残疾人已达2780万,听力障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其中,约有60%的耳聋与遗传相关,如果加上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我国每年新增的听障儿童超过6万。

为了更好地熟知耳聋基因筛查等先进生物技术在耳聋防控上的"威力",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还特意举办了"爱耳日--生物科技体验活动",期望让更多人知道"耳聋可防可控"。

耳聋基因是耳聋的"隐形杀手?"

或许,在人们的理念中,只有聋人和聋人结合后,才可能会生出聋儿,而正常人不会生聋孩子。然而,根据临床数据显示,90%的聋儿的父母是听力正常的。

因为在我国100个听力正常人中,就有6个人存在耳聋基因缺陷,如果同一类型的耳聋缺陷者结为夫妇,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为25%。

"耳聋最大的病因是遗传。"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许俊泉给记者提供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在全国28个省市开展的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性耳聋患者占耳聋患者的60%。中国人群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 。

这四种基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GJB2主要引起先天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SLC26A4(PDS)主要引起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先天或后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12S rRNA主要引起药物性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等);GJB3主要导致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

比如,有些患者出生时并没有聋,因为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一旦感冒发烧注射了如庆大霉素等药物后,就会导致耳聋。"但如果他们出生时,父母知道孩子携带这种基因,只要在生活中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可以避免耳聋的发生。"许俊泉提醒,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迎来生育小高峰,预防出生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的确,耳聋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不容小觑。

除了大多数耳聋患儿都有家族遗传史,正常人群携带耳聋基因的更应该引起公众的重视。因为遗传性耳聋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也就是说在一个个体同时携带一对等位基因时候才会发生耳聋,如果只携带一个基因时候,不发病,称为携带者,两个携带者婚配,每次妊娠有25%机会生育聋儿。

大多数的聋人不会讲话,并非语言发声器官有病,而是因为耳聋使他们不能听到语言,从而失去模仿和学习语言的机会。儿童语言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0至3岁,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便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如果婴儿不能在出生后11个月内进入牙牙学语期,那么在2至3岁内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家长们要是在2岁之前不能及时发现、弥补孩子的听力障碍(通过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语言康复治疗等),就会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一旦超过3岁,孩子学语言就比较难了。

据了解,目前新生儿听力出生缺陷的主要措施是听力筛查,但遗憾的是,有些迟发型耳聋儿童在传统的听力筛查中无法发现,所以说,对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因聋致哑发生。

精准诊断破解疾病预防难题

针对常见的致聋基因,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张耳聋基因筛查芯片,使中国人对于遗传性耳聋有了开展精准诊断的工具。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用于耳聋基因检测的芯片产品。

截至目前,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已在全国累计筛查人数超过200万,这是全球最大规模使用生物芯片技术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筛查的产品。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利用这项技术对新生儿进行筛查。

许俊泉告诉记者,通过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主要有:第一,明确病因、预测疗效。如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听障患儿,听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及言语中枢是正常的,可通过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第二,避免诱因、延缓耳聋。比如SLC26A4基因突变可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出生时患儿听力可以正常,但头部外伤、噪声、感染等诱因就可致患儿听力急剧下降甚至全聋。这类患儿应尽量避免上述诱因,延缓耳聋。

第 三,指导用药、避免耳聋: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此类药物也有可能发生极重度耳聋,也就 是所谓的"一针致聋"。因此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患儿及其母亲家族中的亲属,均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免发生药物性耳聋。

第 四,指导婚育、产前诊断:对已生育一个聋儿的家庭,可进行再次生育时的产前基因诊断,避免再次生育聋儿;对第一胎为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儿童父母,可进行第二 胎产前基因诊断,避免第二胎生育聋儿。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婚配指导,应避免与同一突变基因型携带者生育后代,或进行产前遗传咨询及诊断

"希望每位新出生的婴儿,都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许俊泉期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3135, encodeId=7e4914031350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bbde6353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353, encryptionId=ebbde6353be, topicName=精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zhaojie88, createdTime=Wed Mar 08 01:39:00 CST 2017, time=2017-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3-08 zhaojie88

相关资讯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欲破译耳聋密码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欲破译耳聋密码 让下一代远离无声世界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李惠钰 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诊断中心测听室内,一周岁的聪聪对各项听力测试均反应正常。这也说明,借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治疗取得成功。 聪聪的父母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一年前,这对夫妇在经历胚胎植入前的耳聋基因诊断、胚胎着床

专题:关爱听力障碍患者,3月3日全国爱耳日,耳聋耳鸣指南合集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2017年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关注听力的残疾预防,改善听力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要加强相关的科普知识,重视耳聋的预防和康复,本专题整理了相关耳聋的指南,供大家参考。 拓展指南:与耳聋相关指南: 2013 AAP共识声明:儿童耳聋或听力不佳确诊之后的早期干预 2016 TSSS建议:特纳氏综合征患者耳健康和

NAT REV DRUG DISCOV:耳聋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监管机构还没有批准任何专门针对听力损失及相关疾病治疗的药物。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一连串的专业生物科技公司在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已经超过了50多个候选药物,本文介绍了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和它们的治疗策略。监管机构还没有批准任何专门针对听力损失及相关疾病治疗的药物。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可以覆盖超过5%的世界人口。这一数字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继续增长。由于如大

阻断遗传性耳聋试管婴儿迎来周岁

本报北京2月3日讯(记者丁佳 通讯员罗国金、尹自芳)记者今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获悉,由该院耳鼻咽喉研究所等单位攻关完成的我国第一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一年前顺利诞生,日前这名叫聪聪的孩子迎来了一周岁生日。各项听力指标显示,聪聪是一名听力正常、茁壮成长的健康儿。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王秋菊说,聪聪的父母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第一胎男婴为重度遗

Cell:多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解析引发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理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名为pejvakin的分子的功能,pejvakin分子在机体听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分子缺失是引发噪声性耳聋的主要原因,而噪声性耳聋是引发耳聋的常见原因,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 早在2006年,研究者就通过联合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引发早期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的新型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

春节,提醒身边人,谨防“隐形杀手”——爆震性耳聋

受访专家: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助理研究员 刘丞 猴年春节将至,烟花爆竹又将燃放出绚丽灿烂的喜庆气氛,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锦上添花。但在爆竹炸响的同时,一个“隐形杀手”—— 爆震性耳聋也可能猛然袭击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耳科和听力学专家提醒各位朋友,春节期间要保护好耳朵,远离烟花爆竹的意外伤害。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