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斑块侵蚀和破裂的炎症差异!
2017-05-08 xing.T MedSci原创
这些结果表明在RFC和IFC中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升高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表皮生长因子可能在侵蚀斑块中发挥致病性的作用。
30%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斑块侵蚀引起,但潜在原因仍是未知的。在尸检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侵蚀斑块的炎性浸润要与破裂斑块要少。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推测侵蚀和破裂斑块在体内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将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胸痛时间短于6小时的患者分为破裂纤维帽(RFC)和完整纤维帽(IFC)。研究人员对梗死相关动脉和外周动脉的血浆样品采用含有102个细胞因子表达芯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LISA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取栓的样品进行分析,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mRNA的差异表达。
23处病变被归类为RFC(58%),15处病变被归为IFC(38%),2处病变未被定义(4%)。此外,12%(12/102)的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和外周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I-TAC在RFC中为主要表达(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01;ELISA显示IFC为10.2 vs. RFC为10.8log2 pg/ml;P=0.042)。IFC中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01;ELISA显示IFC为7.42 vs. RFC为6.63log2 pg/ml,P=0.036)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3;ELISA显示为IFC为10.4 vs. RFC为8.65 log2ng/ml,P=0.0041)。血栓mRNA分析显示RFC中I-TAC表达升高(P=0.0007),在IFC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升高(P=0.0264),但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表达没有差异。
这些结果表明在RFC和IFC中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升高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表皮生长因子可能在侵蚀斑块中发挥致病性的作用。
原始出处:
Sujay Chandran,et al. Inflammatory Differences in Plaque Erosion and Ruptur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HA.2017. https://doi.org/10.1161/JAHA.117.00586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AHA#
78
#斑块#
71
#ST段抬高#
93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3
#ST段#
69
学习了,谢谢分享
118
学习了不同心梗的原因的差异,治疗可能也有所不同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