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at Mater:揭示肝脏清除纳米材料机制

2016-08-31 佚名 生物谷

实现靶向疗法潜力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阻止纳米材料在肝脏或脾脏中积累。肝脏和脾脏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任务过滤血液中的毒素。不幸的是,在执行它的任务时,它已阻止纳米药物到达它们的靶位点。 为了解决这种难题,来自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几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开展器官水平和亚器官水平的体外和体内计算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纳米颗粒被捕获的机


实现靶向疗法潜力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阻止纳米材料在肝脏或脾脏中积累。肝脏和脾脏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任务过滤血液中的毒素。不幸的是,在执行它的任务时,它已阻止纳米药物到达它们的靶位点。

为了解决这种难题,来自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几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开展器官水平和亚器官水平的体外和体内计算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纳米颗粒被捕获的机制。他们发现肝脏中的血流速度、细胞表型和物理位置在纳米颗粒摄取中发挥着作用。他们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当不仅涉及纳米颗粒设计,而且也涉及某种类型的预处理。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8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echanism of hard-nanomaterial clearance by the liver”。

纳米颗粒经功能化处理后能够靶向特定的细胞类型。这在治疗癌症和开发其他的靶向疗法中有巨大的希望。然而,当纳米药物在体内测试时,它们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从血液中清除。这对所有类型的纳米颗粒都是适用的。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Kim M. Tsoi等人开展全器官和亚器官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何摄取纳米颗粒。在实验中,他们着重关注不可降解的“硬的”纳米颗粒: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在全器官水平上,Tsoi等人发现量子点首先被肝门三联管附近的细胞清除,而且在首次通过肝窦状隙时存在清除梯度。血液通过肝门三联管流进肝脏中,并通过中央静脉流出肝脏。利用金纳米颗粒也观察到这种结果,而且不与它的表面功能化相关联,尽管蛋白吸附似乎在纳米颗粒摄取上发挥着作用。

下一个研究对象就是血液流速是否在纳米颗粒摄取中发挥着作用。一旦到达肝脏,血液流动就会降低下来(从10~100 cm s-1下降到200~800 μm s-1)。Tsoi等人开发出一种数学模型,描述了肝脏内的血液流动和纳米颗粒捕获的可能性。他们随后将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利用经过量子点治疗的大鼠开展的血细胞计数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便测试纳米颗粒积累情况。显著的是,尽管平流是对体内血液流动的主要影响,但是扩散是肝脏中的主要影响。他们发现肝脏捕获纳米颗粒的可能性增加了102~103倍,而且颗粒大小发挥着作用---颗粒越大,它越可能被肝脏吸附。

在亚器官水平上,Tsoi等人研究了哪些细胞类型在纳米颗粒摄取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确定细胞摄取量子点的研究证实,与期待中的一样,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吸附最大数量的量子点。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内化到B细胞中的纳米颗粒数量。在纳米颗粒摄取中,B细胞似乎发挥着比想象中的更大的作用,不过库普弗细胞仍然是清除纳米颗粒的关键细胞。其他的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也在清除纳米颗粒中发挥着作用。

接下来,Tsoi等人通过研究脾脏中的纳米颗粒摄取过程,测试了器官结构是否影响肝脏中的纳米颗粒摄取。他们发现在被脾脏清除的纳米颗粒当中,几乎所有的纳米颗粒都位于红髓区。相比对全身的血液流动,在这个区域,血液流动减慢了。尽管一些纳米颗粒停留在脾脏中,但是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要比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吞噬更少的纳米颗粒。这一点在体外和体内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证实。这就表明器官中的细胞类型在纳米颗粒摄取中也发挥着作用。

这项研究为如何克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纳米颗粒的摄取提供了重要的见解。科学家们通常着重关注纳米颗粒设计,但是这项研究提示着体内环境在纳米颗粒摄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指出操纵宿主环境可作为纳米颗粒优化的一种辅助策略。初步测试表明两种可能的方法是改变血液流经肝脏的速度和改变某些细胞的表型,这样它们就不容易摄取纳米颗粒。

原始出处 

Kim M. Tsoi,Sonya A. MacParland,Xue-Zhong Ma,Vinzent N. Spetzler,Juan Echeverri,Ben Ouyang, Saleh M. Fadel, Edward A. Sykes,Nicolas Goldaracena, Johann M. Kaths, John B. Conneely, Benjamin A. Alman,Markus Selzner,Mario A. Ostrowski,Oyedele A. Adeyi, Anton Zilman,Ian D. McGilvray& Warren C. W. Chan.Mechanism of hard-nanomaterial clearance by the liver.Nat Mater.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1291, encodeId=89891881291d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Sun Oct 16 20:20:00 CST 2016, time=2016-10-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79465, encodeId=7d6e14e9465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e30e73929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材料#</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392, encryptionId=1e30e739295, topicName=纳米材料)],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de87531954, createdName=12498710m13暂无昵称, createdTime=Fri Sep 02 04:20:00 CST 2016, time=2016-09-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10-16 仁心济世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1291, encodeId=89891881291d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Sun Oct 16 20:20:00 CST 2016, time=2016-10-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79465, encodeId=7d6e14e9465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e30e73929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材料#</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392, encryptionId=1e30e739295, topicName=纳米材料)],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de87531954, createdName=12498710m13暂无昵称, createdTime=Fri Sep 02 04:20:00 CST 2016, time=2016-09-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IDS 2016:使用可卡因会增加HIV患者肝脏疾病风险

AIDS 2016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使用可卡因的HIV患者随访1年后发现,可卡因的使用与更高水平的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进展有关。此外,可卡因的使用还与HIV病毒载量的增加和BMI的下降有关。罗伯特大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的Marianna K. Baum博士和同事对259名(平均年龄为47.2岁)感染HIV,但没有感染HBV或HCV的患者进行了1年随访研究。研究人员检查了肝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包括

Science:对肝脏线粒体功能进行系统蛋白质组学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开展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脂肪和能量代谢的分子遗传背景方面的新认识。蛋白质组是一种生物体或某一种细胞、一种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ETH Zurich)Ruedi Aebersold领导的一个专门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团队和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教授Johan Auwerx领导的一个专门从事于线粒体生理学与肝脏疾病研

Cell Stem Cell:病毒疗法将衰竭肝脏变成健康器官

一项日前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杂志的研究表明,一种改良型病毒能通过将坏细胞变成好细胞修复病变肝脏。该疗法或许有一天能为成千上万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一条生路。在美国,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肝脏疾病。而这种新的病毒疗法靶向了使肝脏逐渐出现瘢痕并导致器官衰竭的肝纤维化。当被称为肝细胞的健康细胞受到酒精和疾病的损伤时,肝脏衰竭便会发生。这些细胞留下的孔隙被肌成纤维细胞填充,而肌成纤维细胞会产生来自胶原的瘢痕

Nat Med:衰老红细胞在脾还是肝脏中清除?新发现改写教科书

当红细胞受损或到达正常寿命的终点时会发生什么,而铁是如何成为运送循环氧气的必要条件的?由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驳斥了过去关于老化或废弃红细胞在何地及如何被清除,及它们的铁原子保留下来供新细胞使用机制的认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有可能促成改善对贫血与铁中毒的治疗或预防。资深作者、麻省总医院系统生物学中心的Filip

厦大周大旺教授发现新型小分子药物,促进肝脏肠道皮肤修复再生

近期,厦门大学两个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研制出一种能促进受损的肝脏、肠道及皮肤等器官修复与再生的重要小分子药物,并在小鼠实验中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只需通过服药,便可实现受损肝脏、肠道和皮肤的修复与再生。这被认为为再生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8月18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上,并作为封面文章进行重点推介。研究者是我校生命科学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