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ICU会是医疗AI走出边缘的切入点吗?

2019-10-10 小豪 脑极体

我们曾经关注过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比如运用得非常成熟的医疗影像诊断,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医疗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或是医院日常管理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关键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诊疗却依然难以叩开大门。比如ICU,由于在这里的每一步操作都事关人命,因此在现阶段,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进入它的诊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个引起广泛热议的人工智

我们曾经关注过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比如运用得非常成熟的医疗影像诊断,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医疗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或是医院日常管理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效果。

但仍然有一些关键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诊疗却依然难以叩开大门。比如ICU,由于在这里的每一步操作都事关人命,因此在现阶段,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进入它的诊疗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个引起广泛热议的人工智能ICU应用,是它能够根据病人的身体数据预测死亡时间。这个功能唯一有效的作用,或许就是极度方便了医院关于紧张的ICU病房的排队事宜。

但这并不意味着ICU的大门永远对人工智能紧闭着。作为被证明足以改变世界的跨时代技术,人工智能已经被证明在医疗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与其说人工智能要进军ICU,不如说ICU更需要人工智能。

这份需求,或许可以从一剂止痛剂开始。

ICU里的人工智能给药突破

对ICU病人而言,因病情较重且多不具备明显的意识,因此准确的给药剂量显得极为重要。而在所有的ICU常见药物当中,止痛药的作用又更加突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住进ICU,往往伴随着重大手术的进行。

然而重症监护室的止痛剂使用,却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患者反馈自己的疼痛强度,以调整药物的剂量;但ICU的患者往往伴随着意识的昏迷,因此这种反馈并不能持续。对护理人员来说,给药过量很容易导致患者成瘾,而用量不足则又无法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增加病人的痛苦;更有甚者,还很容易引发疼痛致死。

根据2016年美国卫生局发布的消息,美国每年平均有上万人死于阿片类镇痛药物过量;2017年全球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疼痛。这些只是全场景下的数据统计,如果单纯统计ICU里由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合规使用而导致的死亡病例,恐怕情况也不会乐观到哪儿去。

那么,如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和更个人化的疼痛管理护理,便成为了人工智能进一步挺进ICU的突破口。

今年7月份,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技术部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团队,并创建了一个人工智能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模型,以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疼痛管理。这项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能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提供可量化的精准止痛剂给药。

为此,他们结合了40000多例患者在接受了医生使用止痛剂之后的效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在此基础上,其用人工智能算法确定了对每个病人而言的最佳剂量,以适应不同病人个性化的止痛剂需求,从而达到了借助人工智能来实现ICU病人止痛剂量化给药的目的。

这种方法沿袭了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一贯套路,即以大规模的数据喂养来对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反哺到现实应用。但与其他场景下的数据+模型训练相同,ICU里的人工智能,更依赖于精准而丰富的数据。在这项算法训练中,最大的问题,仍是数据。

第一是数据量的不足。

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但对ICU病人而言,平均ICU住院天数在10天左右,而发达国家效率更高,平均住院时长不到一天。较短的住院时间,意味着止痛剂给药次数不会很多。那么,这么少的样本数据,是否足够喂养一个人工智能算法模型?

第二是数据的广度不足。

对一位ICU病人而言,影响其止痛剂使用剂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特征、体重等各个方面,除了性别之外,这些大部分因素都是变量。但这项算法里所采用的数据,则来自病人的既往给药史。在此基础上,给出最佳决策。问题是显而易见的,ICU病人身体变化速率要远异于常人,因此如果只看历史的死板数据,而不把时时存在的变量加入进去,那么对于一些未知风险也就形成了天然的抵抗缺陷。

另一方面,单纯采用止痛剂的历史使用记录,意味着其余其他药物配合的剥离。医生在开出止痛剂剂量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同时多样给药带来的相互作用?治疗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止痛剂使用剂量和效果并不是理论上的一一对应,而是要考虑到综合给药的复杂性。那么,联合使用药物(如果存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止痛剂效果的数据,均应该纳入其中。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如果算法成熟,人工智能ICU量化给药将会帮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同时提供自动指导。

但量化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局限于ICU内。

走出ICU:量化与重要医疗场景的AI进军

医疗人工智能在当前仍然算作一个正在高高飞起的创业风口,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相对来说边缘领域的医疗应用,健康监测、医疗器械、影像诊断、住院管理……过分集中于这些领域,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人工智能对医疗,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对常人而言,所谓看病,最重要的就是医生诊疗的过程,临床诊断、对症下药,最后药到病除。虽然人工智能在上述范围内的医疗领域已经有了很深的应用,但患者看不见、用不着,身体恢复的功劳仍然属于医生,在这个光环之下,自然

AI看似无用。而要想让人工智能从医疗领域的无用质疑之中挣脱出来,直接参与到极为重要的医疗场景中或许更为是另一条道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瞄准紧急医疗场景,真正做到与病人生命同在,或许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树旗立威的不错选择。比如在ICU、救护车、临床抢救等方面的应用,以生命为第一衡量标准,可以加速人工智能的医疗领域普及。

而要想在这些紧急医疗场景中发挥出肉眼可见的作用,就需要将上文所构想的人工智能的药剂量化能力施展出来。ICU里的每一次谨慎的给药、救护车上维持生命的药液含量、临床抢救时恰到好处的麻醉注射,每一次将生命从死神边缘拉回人间的过程,都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道路上脚步愈加坚定的基石。

因此,人工智能向医疗领域的渗透,可以尝试去走这样一条道路:以关系生死的急救场景为切入,结合可以量化的具体医疗操作,尽可能减少医疗误差,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医疗行业的全面进军。这样做,既恰好利用了其擅长数据量化处理的优势,又能充分凸显人工智能的价值。

让AI医疗不仅仅是流于表面或者扮演边缘化的角色,或可自此而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16632, encodeId=42021516632d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8c734e63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疗AI#</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4763, encryptionId=58c734e6349, topicName=医疗AI)],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49310990515, createdName=ms1779634646866130, createdTime=Sat Oct 12 07:06:00 CST 2019, time=2019-10-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贵州省15部门出台意见“照顾老人” 明确30项重点任务

贵州省民政厅等15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了30项照顾老人的重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贵州省将逐步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逐步建立8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津贴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贵州省将重点推动和支持老年人口较多、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施行加装电梯项目,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

外媒:印度学生来华学医兴趣浓,学医人数创历史新高

印媒称,在45所中国医学院校为留学生提供用英语授课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课程项目下,到中国学习医学的印度学生人数创下纪录。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10月7日报道,目前,有超过2.3万名印度学生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各种课程。合计来说,有将近50万名外国学生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在2.3万名印度学生中,超过2.1万人注册了MBBS项目,这是历史最高水平。鉴于印度学生对中国医学课程的兴趣不断增加,印度驻

研究:每天吃洋葱和大蒜的女性 乳腺癌患病风险更低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洋葱、大蒜、葱和韭菜等葱属植物可对抗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此前已有多项研究探究洋葱、大蒜摄入量与大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而这些研究发现,人们食用这些蔬菜越多,患癌症的风险就越低。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UNY)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UB)流行病学博士研究生加里·德赛(Gaur

患者钢板断裂告医院,医院却因“更佳手术方案”被判担责

案情简介原告1天前发生车祸受伤,因左下肢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行“骨骼牵引术” ,为求进一步诊疗到甲医院就诊,以“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收入院。初步诊断为左股骨中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固定术+取髂骨及人工骨混合植骨融合术。术后诊断为左股骨中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骨缺损。次年1月12日,原告以左股骨骨折术后5月,左下肢摔伤3天入住乙医院,行“左股骨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左股骨再次骨折内固定术、植骨

国家医保局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完善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过半药费可报销

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就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情况做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慢性病防治,减轻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近期,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专家解读: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支付与管理

建国70周年华诞之际,《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毫无疑问给人数众多的两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福利和福音,也开启了提升慢性病门诊保障水平、促进慢性病管理的医保发展新局面。加强高血压糖尿病门诊保障的意义和作用随着人口老化、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慢性病对国民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大,慢性病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往往需长期持续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