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通过循环协同适应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
2012-11-16 范伟伟译 医学论坛网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反复运动练习,可产生系统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的协同变化,进一步相结合改善心室-血管耦连,增强心肌灌注,因此可能成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的机制。研究于2012年11月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进一步运动负荷减少心绞痛的机制被称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目前尚知之甚少。其可能通过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适应机制,但尚未在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反复运动练习,可产生系统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的协同变化,进一步相结合改善心室-血管耦连,增强心肌灌注,因此可能成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的机制。研究于2012年11月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进一步运动负荷减少心绞痛的机制被称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目前尚知之甚少。其可能通过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适应机制,但尚未在体内证实。该研究旨在评价连续运动对中央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15例男性,年龄为(61±4.3)岁],具有劳力型心绞痛和运动心电图阳性。受试者接受经桡动脉心脏导管后,采用仰卧的脚踏车进行了2个连续的运动负荷(Ex1, Ex2)。在运动负荷过程中,同时使用双重传感器导线测量“罪犯血管”远端冠状动脉压力和血流速率,记录中心动脉压。在第二次运动负荷Ex2(强度负荷同Ex1)时,患者的缺血程度减轻(p <0.01)。Ex2时主动脉压力增量下降了33%(P <0.0001),同时,作为LV后负荷主要决定因素的张力时间指数(TTI)减少(P <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未发生变化。第二次运动负荷Ex2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的持续下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增强(P均<0.001)。第二次运动负荷产生的这些变化,伴随舒张早期冠状动脉反向移行扩张或抽吸波的能量增加了21%(P <0.05),表明微血管传导的改善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增强。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脏功能#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