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分析!
2017-04-04 xing.T MedSci原创
在亚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取栓后SICH的发生率较高。心源性卒中、侧支循环较差、延迟介入治疗、支架取栓装置多次通过、较低的预处理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较高的基础中性粒细胞比率可能增加发生SICH的风险。
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个主要安全问题。近日,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临床中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风险和其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从中国21个卒中中心招募采用支架样取栓器进行前循环阻塞动脉再通治疗的卒中患者。根据海德堡出血分类,将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出血。研究人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CH的预测因子。
在632例招募的患者中,101例(16%)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72小时内诊断为SICH。在SICH的患者中90天死亡率较高相比于没有SICH的患者(65.3% vs. 18.8%;P<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基础中性粒细胞比值>0.83(比值比[OR]为2.07;95%可信区间[CI]为1.24-3.46)、预处理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6(OR为2.27;95%CI为1.24-4.14)、心源性栓塞型卒中(OR为1.91;95%CI为1.13-3.25)、较差的侧支循环(OR为1.97;95%CI为1.16-3.36)、从症状发作到腹股沟穿刺延迟>270分钟(OR为1.70;95%CI为1.03-2.80),支架样取栓>3次(OR为2.55;95%CI为1.40-4.65)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与SICH的发生相关。
在亚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取栓后SICH的发生率较高。心源性卒中、侧支循环较差、延迟介入治疗、支架取栓装置多次通过、较低的预处理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较高的基础中性粒细胞比率可能增加发生SICH的风险。
原始出处:
Yonggang Hao,et al. Predictors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 201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6.01636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缺血性#
59
#缺血性脑#
4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60
#预测因素#
0
亚洲人的特殊性,自己的研究更有意义
72
很有帮助,对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很有指导意义,好文章,牛!!
60
good
61
学习啦 讲的非常好 非常棒
66
兄弟的文章这么快在这里出来了,祝贺
61
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个主要安全问题。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