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李琦教授团队发现胰腺癌转移新机制并提出靶向治疗新策略
2021-02-17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李琦教授团队在国际标志性期刊《GUT》在线发表文章“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琦在国际标志性期刊《GUT》在线发表文章“Inflammatory cell-derived CXCL3 promote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 novel myofibroblast-hijacked cancer escape mechanism”,揭示了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基质成分相互作用的促进转移的新机制,并发现从IL-33-ST2-ERK/p38-MYC-CXCL3信号轴的关键环节靶向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被称为“癌中之王”,发现晚、转移快和预后差是制约胰腺癌临床诊治的三大主要难题,80%的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并有转移,但其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胰腺癌与其它实体瘤不同,肿瘤组织中90%以上由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巨噬细胞(TAMs)、中性粒细胞(TANs)、细胞外基质等基质细胞构成,它们就像是一座隐形的“城墙”紧紧包绕和穿插在胰腺癌细胞周围,与胰腺癌细胞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保护屏障。如何打破及拆解这个屏障及其所导致的转移困境,成为胰腺癌临床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李琦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分析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TCGA数据库,发现胰腺癌组织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与患者生存期的显著负相关,并筛选出胰腺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白介素33(IL-33),IL-33及其受体ST2刺激了TAMs的极化,通过IL-33–ST2–ERK/p38–MYC-CXCL3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IL-33刺激TAMs极化是上调CXCL3的主要驱动力,上调的CXCL3不仅可以有效介导TAMs和CAFs的串话,也可以将CAFs转换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肌成纤维细胞更强有力的结合癌细胞,进而促进转移。因此,这条信号轴可能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并作为药物靶点,治疗胰腺导管癌的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靶向肿瘤微环境中基质成分治疗胰腺癌转移的新机制及防治靶点,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该治疗策略有望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令人欣喜的是,基于该研究发现的胰腺癌转移途径和新机制,李琦教授团队已初步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提示中医药在治疗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李琦教授认为:“针对临床上难治的胰腺癌,从调节肿瘤微环境角度,寻找防治胰腺癌转移的中药,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于李琦
李琦,男,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兼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先后在美国Cornell University从事肿瘤学研究、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从事肿瘤分子药理研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等。
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项 ,上海市大肠癌中医专科(专病)联盟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等36项。研究成果获科技奖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余项。在Cell Metab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BJC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60多篇,SCI收录95篇,总影响因子超过406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2.415,主编专著5部 。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37名 ,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3名。
原文链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治疗新策略#
79
#新策略#
89
#癌转移#
88
好消息
0
牛人!
118
中医现代化
121
机制研究离临床仍然有距离,不过与临床结合思考,仍然有帮助的,不能仅仅是纯临床思维,转化思维同样重要
78
学习新内容了哦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