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学杂志:脊索样脑膜瘤MRI表现一例
2022-10-16 放射沙龙 放射沙龙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中华放射学杂志:脊索样脑膜瘤MRI表现一例
颅脑MR检查。矢状面TlWI示病灶呈低信号为主,边缘混杂条片状高信号;轴面T2WI示病灶以等低混杂信号为主,边缘见片状高信号;轴面DWI示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条片状高信号;轴面T1WI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见强化。肿瘤细胞短梭形或上皮样,排列成簇状、小梁状,间质为黏液样基质,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可见典型的脑膜瘤区域,呈同心圆状包绕成紧密的旋涡状;部分胞质内可见液滴样空泡,瘤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患者男,22岁,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部剧烈疼痛,于2012年10月5日就诊,发病以来无昏迷、肢体抽搐,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双眼视物不清;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度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0。
颅脑MR检查:右枕部团块状占位性病变,T1WI呈混杂低信号为主,见散在条片状高信号,T2WI呈混杂低一高信号,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2WI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周围脑实质受压水肿,可见脑灰质挤压征,病灶与枕顶骨接触面呈宽基底,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可见斑片状不强化区,邻近脑膜强化。
手术及病理所见:右枕部切开头皮,游离骨瓣开颅,见硬脑膜张力较高,剪开硬膜并翻向中线,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见约5 cm×6 cm实性占位,边界清楚、血供丰富、质韧,肿瘤基底部位于矢状窦大脑镰上。肿瘤周边水肿明显。术后病理见肿瘤细胞短梭形,排列成簇状、小梁状或条索状,胞质丰富,间质为黏液样基质,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
肿瘤周围可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典型的脑膜瘤区域呈同心圆状包绕成紧密的旋涡。瘤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胞质内可见液滴样空泡(图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CK)、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阴性。
讨论
Connors在1980年报道1例发生于15岁男孩,伴贫血、发育障碍的脑肿瘤,当肿瘤切除后,患儿发育良好。后Kepes等较详细地做了临床病理研究,阐述病理形态特征,提出该肿瘤可导致贫血和发育障碍,并首先将该肿瘤命名为脊索样脑膜瘤。临床比较罕见,占脑膜瘤的0.5%~3.0%。此病以青少年为多,临床表现文献报道有所差异,Kepes报道的7例中,都有贫血和发育障碍,本病例主要是由病灶急性出血导致的压迫症状,没有贫血和发育障碍表现,可能与种族和环境有关。
病理组织学特征,光镜观察有典型的脑膜瘤或至少有小部分为脑膜瘤,但肿瘤大部分组织学表现类似于脊索瘤,主要是瘤细胞问物质黏液样变,在黏液样背景中可见单个或多个小空泡,外观呈液滴样细胞。提示脑膜瘤具备间叶肿瘤和上皮性肿瘤的共同特征。
本例为22岁青年男性,不是脑膜瘤常见的发病年龄,而且脑膜瘤女性较为多发,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MRI表现虽可见脑膜尾征,病灶宽基底与右枕部相贴,周围脑实质受压,可见灰质挤压征,提示病灶来源于脑外,累及脑膜;但混杂T1WI,混杂T2WI,DWI大范围低信号,部分区域强化明显,提示病灶血供丰富,并有广泛出血区域,以上表现与常见大部分脑膜瘤也有较大差异,造成诊断困难,应该引起重视。
该病既往影像报道极少,程婉滢等报道1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脑膜瘤,认为该病与典型脑膜瘤MRI表现相同。本例与其MRI表现明显不同,瘤体内大范围出血是否为特征及区别于其他类型脑膜瘤的影像征象,尚待进一步搜集病例总结。鉴别诊断需与脑组织外血供丰富的其他肿瘤性病变鉴别,如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畸形及孤立性纤维瘤等。
血管外皮细胞瘤发生出血时也可呈混杂T1WI、混杂T2WI信号,但通常平扫可见流空血管显示,增强扫描呈细线样高信号;血管畸形病灶区常见蚯蚓状粗细不一混杂流空血管显示;纤维瘤T1WI呈等信号,T2WI根据肿瘤成分不同信号差异较大,增强扫描也可见较明显强化及延迟强化,但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显著出血。本病确诊目前仍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