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钢琴到研究大脑,李文渝连获两项诺奖级科学大奖,她的成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希望
2022-09-25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李文渝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每年九月份,引文桂冠奖、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陆续颁发,这些科学大奖的多位获奖者在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这几项大奖也被称为“诺奖风向标”。例如,引文桂冠奖自2002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64位得主荣获诺贝尔奖;科学突破奖自2013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6位得主荣获诺贝尔奖;而历史更悠久的拉斯克奖,已有90位得主荣获诺贝尔奖。
近几年获得这些“诺奖风向标”的 Karl Deisseroth(因光遗传获奖),以及 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因mRNA技术获奖),成为了诺奖热门预测人选。
2022年9月2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2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渝(Virginia Man-Yee Lee)获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是:发现 TDP-43 以及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诸多贡献。
李文渝
在此之前,李文渝还获得了2020年度科学突破奖,获奖原因是:在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症(ALS)中发现 TDP43 蛋白聚集,并揭示了不同细胞类型中不同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的基础。
李文渝在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上
李文渝,1945年出生于重庆,这也是她名字中“渝”的由来。在科学突破奖的颁奖典礼上,李文渝说到,她从小在香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长大,从没想过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更没想过获得这些奖项与荣誉。她的母亲想让她学习音乐,渴望旅行和探索世界的她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表演,但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缺少音乐天赋。
1964年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李文渝转而学习科学,在伦敦大学先后取得了化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之后,李文渝前往美国,并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李卓皓实验室取得了博士学位,李卓皓(1913-1987)是著名华人科学家,长期从事人体生长激素的研究、合成及医学运用,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合成人体生长激素,被誉为“荷尔蒙之父”。他曾于1962年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奖,是第一位华人拉斯克奖获奖者,还曾提名两次诺贝尔奖。
在李卓皓实验室读博期间,李文渝得到了蛋白质提取和蛋白质纯化等生物化学领域的出色培训。她表示这些学习在后来自己发现和识别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以及渐冻症(ALS)相关的蛋白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做博士后期间,李文渝遇到自己将来的丈夫——John Trojanowski。
John Trojanowski(左),李文渝(右)
博士后出站后,李文渝在制药公司工作了两年。1981年,李文渝加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与 John Trojanowski 一起研究大脑中的疾病迹象。科研生涯初期,李文渝还抽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完成了 MBA 学位,以防自己将来科研生涯发展不顺。
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我要永远感谢 John Trojanowski,他是我的伴侣和长期合作者,他不仅教会了我神经病理学,还激励了我接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识别疾病蛋白这一雄心勃勃的挑战。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展独立研究以来,李文渝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截至目前,她的论文总被引用数超过190000次,H指数高达217,单篇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的论文就多达24篇,这让她跻身世界最顶尖神经科学家行列。
数据来自Google Scholar
1991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1】,率先证实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特异性蛋白 A68 就是 tau 蛋白的磷酸化形式。
1998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2】,在17号染色体连锁的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FTLD-17)患者家族中鉴定了10多个 tau 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突变。
2000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3】,发现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硝化修饰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2003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4】,发现 tau 蛋白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相互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原纤维化,从而驱动人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症状。
2006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5】,首次发现了 TDP-43 蛋白在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症(ALS)中的作用。
2012年,李文渝在 Science 发表论文【6】,证实了合成的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注射到正常小鼠大脑后能够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导致小鼠出现帕金森样神经变性。
2018年,李文渝在 Nature 发表论文【7】,该研究发现,在路易体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路易体痴呆等)和多系统萎缩(MSA)中,患者大脑细胞中都存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但这些 α-Syn 的结构和性质却并不相同,提示了不同细胞环境中的 α-Syn 的不同修饰导致了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类型。
李文渝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发现也正在转化为疾病治疗靶点,例如,AC Immune、SOLA Biosciences 等公司正在开发靶向 TDP-43、α-Syn 的抗体或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疾病。
论文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899488
2.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282.5395.1914
3.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290.5493.985
4.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082324
5.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134108
6.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227157
7.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104-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李文渝#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发现也正在转化为疾病治疗#靶点#,例如,AC Immune、SOLA Biosciences 等公司正在开发靶向 #TDP-43#、#α-Syn# 的抗体或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疾病。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