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AMA:肥胖的持续性增加与亚临床性冠心病相关

2013-07-18 Eurealert中文网 Eurealert中文网

据7月1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一则对过去30年来在美国招募并被随访的成年人的研究中,这些成年人从成年就开始出现的整体及腹部的肥胖其持续时间的增加与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这是冠心病的一个亚临床预测因子——相关。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这可通过存在冠状动脉钙化(CAC)而确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展,且它可以预测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整体及腹部肥胖的程

据7月1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一则对过去30年来在美国招募并被随访的成年人的研究中,这些成年人从成年就开始出现的整体及腹部的肥胖其持续时间的增加与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这是冠心病的一个亚临床预测因子——相关。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这可通过存在冠状动脉钙化(CAC)而确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展,且它可以预测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整体及腹部肥胖的程度——分别反映为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的增加——是CAC存在及进展的重要的风险因子。

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所的Jared P. Reis, Ph.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对整体及腹部肥胖的持续时间是否与CAC的存在及10年性进展有关进行调查。这项研究包括了3275名白人和黑人成年参与者,在1985-1986年研究最开始的时期内他们的年龄为18-30岁;这些人最初没有整体肥胖(BMI ≥30)或腹部肥胖(男性:腰围[WC]>40.2英寸;女性:>34.6英寸);这些人所参加的是涉及多中心的、基于社区的年轻成年人发生冠状动脉风险(CARDIA)的研究。参与者在随访的第15年、20年或25年的检查时完成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CAC。通过分别对BMI和WC的反复测量对整体及腹部肥胖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的时间是在研究开始后的第2、5、7、10、15、20及25年。

在3275名合格的参与者中,45.7%为黑人,50.6%为女性。在随访期间,有40.4%及41.0%的人分别发生了整体及腹部肥胖;对那些发生整体及腹部肥胖的人来说,其平均的肥胖持续时间分别为13.3年和12.2年。

文章的作者写道:“… 在这一研究中,从成年期开始后在较长持续时间内存在着整体及腹部肥胖与经过中年时的独立于肥胖程度的CAC及其10年性进展有关。这些发现提示,由于肥胖的流行及其较早的发病时间所致的、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出于过度肥胖状态将对美国未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及可能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Association Between Duration of Overall and Abdominal Obesity Beginning in Young Adulthood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Middle Ag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22514, encodeId=49e719225142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f3156324f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持续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324, encryptionId=3f3156324ff, topicName=持续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c31495, createdName=liuyg0228, createdTime=Thu Mar 13 00:29:00 CST 2014, time=2014-03-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研究发现父亲肥胖基因会遗传下一代

研究发现,肥胖的公老鼠的后代也较容易变胖。 日前,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公老鼠过去被喂以高脂肪食物变胖后,下一代继续成为“肥”鼠的机率也会提高。研究人员认为,基因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这种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结果,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专门喂食公老鼠高脂肪食物,13周后再让它们与过去专吃低脂肪食物的母老鼠​​交配,等到幼鼠出生后,分别在20天、6周、6个月及1

美国医学会认定肥胖是一种病

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已经正式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此举不仅可能促使医生更加重视肥胖问题,而且会促使更多的保险公司支付肥胖的治疗费用。 一个对此进行过研究的委员会建议不要把肥胖定义为疾病,但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医学会年会上,代表们否决了该项建议,做出了这项决定。 美国医学会理事帕特里斯·哈里斯博士(Patrice Harris)在一份声明中说

Nature:胃肠细菌可能是肥胖导致肝癌的重要机制

肥胖容易引发脂肪肝甚至肝癌,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这是由于肥胖后肠道内的一种菌群增加使肝细胞老化,从而导致癌变。 日本癌症研究会的研究人员6月27日在英国《自然》期刊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给两组实验鼠体表都涂上可诱发癌症的低浓度化学物质,然后给一组实验鼠喂食高脂肪食物,给另外一组实验鼠喂食普通食物,结果变得肥胖的实验鼠全都患上了肝癌,而另一组实验鼠则无一患肝癌。 该小组研究

Diabetes Care:血中脂多糖(LPS)与糖尿病和肥胖密切相关

阐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触发因素以改善患者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已证明减肥手术能够预防甚至是治疗糖尿病,但是其作用机制未知。脂多糖(LPS)水平升高可预测糖尿病发生率,但是LPS的来源不甚清楚。为了评价血浆LPS对经减肥手术治疗的患者腹部肥胖和血糖控制的潜在影响,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传染病和微生物部的Troseid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证明肠道细菌易位是肥胖和糖尿病的潜在触发因素,并表明减肥

AJG:肥胖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无关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生活条件对其发病率存在一定影响。在以“西方饮食”为主的地域炎症性肠病及肥胖的发生率均较高。肥胖导致脂肪组织的过度堆积形成一种致炎状态,可以引起包括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在内的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而这些炎症因子同样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暗示肥胖可能会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风

AACE赞同AMA将肥胖列为疾病状态

美国医学会(AMA)代表机构近日通过一项决议,将肥胖列为一种疾病状态,并需要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肥胖的治疗和预防。美国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对这一决定表示赞赏。AACE国家医疗社团共同发起了这项决议,倡导将肥胖列为一种疾病状态。这些团体包括内分泌学会、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外科学院、美国泌尿科协会和许多其他德克萨斯州代表团。肥胖已使超过6千万美国人深受折磨,目前亟需转变模式以逆转这一流行趋势。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